谈到华语乐坛衰落的标志
人们好久没有听过某首新歌的完整版
绝对算一个
在这个听众注意力越来越短暂
新歌全靠抖音才能火的年代
有些歌洗脑是洗脑
但大家会唱的
也只是被小姐姐们当成跳舞BGM的那段副歌
甚至去了KTV
想唱一首听了不下500遍的《芒种》
却发现自己只会那两句“wu~wu~”
而对其他部分一无所知
只能乖乖地切回《七里香》
烂熟到不用看字幕
就全程低着头跟着旋律
唱完了所有歌词
这并不奇怪
毕竟大家在不同的年龄段
听歌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
如果说如今听歌都是被大数据精准洗脑
那么当年听歌可全靠的是主动努力
回想80、90后完成流行音乐启蒙的年代
正赶上千禧年后的华语乐坛黄金期
虽然好歌一抓一大把
可那时的穷学生既没有智能手机
也没钱买精美的专辑
娱乐方式极度受限的大家想要听歌
要么是上课把耳机藏在校服袖子里
提心吊胆地用一台步步高复读机
接受港台音乐的洗礼
要么就是收集各种
来自学校门口小卖部的土味追星周边
包括但不限于
印着周杰伦、林俊杰、SHE的卡贴和盗版海报
被全年级传阅到掉了好几页的《当代歌坛》
和把对韩国欧巴们的爱串成一串的手制简陋钥匙链
而当年的少男少女们付诸最多了心血的
还得是一本本精心制作的手抄歌词本
不得不说
那些自称“中老年粉丝”的80、90后
当年的追星热情
可一点儿不比被他们嫌弃的00后少
光是在精心准备的本子上
亲手抄下一首又一首心头爱
就满满都是对偶像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