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见群友说起方言口音,甲说,你用你们方言讲一下“挖呀挖”?
我不觉想了一下闽南语怎么说,而后,那旋律自然而然地就响起了——“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掘仔掘掘仔掘,掘着一尾旋留鼓,依呀夏都真正趣味。”
这首歌,在我记忆里,是奶奶先教我会了一点,后来妈妈继续教会我的。她们两个都没什么文化,唱起来却没有任何障碍,因为这首歌本来就是用方言写的词。
比及上了中学,进了合唱团,竟然也有这个曲目,还有《月亮月光光》。这才发现,闽南语流传的适合乐团用的童谣曲目,似乎不多;而这首《天黑黑》,那是同学们都会,却也大多不是在乐团学的,记忆力,都是奶奶、妈妈教的,对她们而言,那是近乎吹口哨的技能。
后来,我也把这首歌教会了女儿,有一天,她兴冲冲地回来跟我说,她们合唱团也唱这个,有的同学不会讲闽南语,唱得令人忍俊不禁。
我忍不住上网搜了一下,这首歌居然被标为“dai湾童谣”。忍不住想吐槽一下啊,dai湾的?Dai湾的闽南语都是闽南人当年移民带过去的好吗。
又看看歌词“掘仔掘”,忍不住有点哭笑不得。
这首童谣的“gu”音说是“掘”,倒还真没错,“挖”是“半开圆唇后元音”的“ɔ”。
只是,闽南口语中的“掘”,大家往往反应到的是“挖”字,并未细分。
而“啊”却不该是这么记的,“仔”作为语气组词,一般用在人名后面,表示亲近亲密。
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一位长辈早年写得家书,称呼他爱人为“莲仔”,而日常互相称呼也是这样的,苗仔,萍仔等等。这个仔,有发音作“啊”,也有发音作“诶”的。
““掘仔掘””这里的语境中,记作“仔”,却是不太恰当,直接记作“啊”就可以了。
2000年,孙燕姿的专辑中,出现了由廖莹如、吴依铮、李偲菘等制作人为她量身定做的《天黑黑》。
“我的小时候 吵闹任性的时候,我的外婆,总会唱歌哄我,夏天的午后,老老的歌安慰我。那首歌好像这样唱的‘天黑黑,欲落雨,天黑黑……黑黑……’”
这段歌词,确实是挺直击心灵的,这是很多闽南人的记忆,只是那“外婆”,有的是奶奶,有的是妈妈。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母亲却已离去。
我关上了音乐,那旋律却依然带着旧日的温柔,在耳边回荡。
直到,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眶。
#头条家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