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1969年12月19日,一位落魄的老人在京因病去世。
临终之前,老人头上还戴着"特务""叛徒"的帽子。他的上司、化名"王庸"的陈赓已先他而去,只有当年化名"伍豪"的周公知道他。
这位年近古稀溘然而逝的老人名叫鲍君甫,当年在上海滩,他化名"杨登瀛",游走于特科、中统、汪伪之间。他就是《江南锄奸》里的杨登云和《寻路》中的"杨先生"的原型人物。
《江南锄奸》的杨登云
一、关系:老乡见老乡一提到"红色特工",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龙潭三杰"李克农、钱壮飞和胡底,或者特科"三陈"陈赓、陈养山、陈寿昌,以及"后三杰"熊向晖、申健、陈忠经。
这些特工都是"打进去"的代表,还有一些"拉出来"的代表,比如莫雄、杨度和杨登瀛。
莫雄是广东英德人,人称"莫大哥",中山先生、蒋氏都很器重,1980年病逝,享年89岁。杨度,是湖南湘潭人,1931年57岁病逝。
鲍君甫(杨登瀛),1901年出生于广东香山,1909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十年成为"日本通"。1919年,回国到上海在日文报社上班。
由于常去伊文思洋行书店,和老乡店员杨剑虹结为莫逆之交。不久,杨剑虹去广州闯荡,鲍君甫混得不错,决定留在上海发展。
杨剑虹通过关系,投奔刚从美国毕业的黄埔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陈立夫,很快成为亲信。杨剑虹多次陪陈立夫、张道藩到上海,鲍君甫招待周到,留下了好印象。
杨登瀛(鲍君甫)
二、追求:成为双面特工1926年春,鲍君甫收了一个学日语的学生"陈英舟",两人一见如故。这位"陈英舟"就是陈养山,时任上海交通局发行科长,协助局长恽代英工作。
"四一二"事变后,鲍君甫多次发表言论,被逮捕,三个月后被蔡元培保释出狱,隐居于上海。1928年春节后,策划农民起义失败的陈养山,到上海住在鲍君甫家。
不久,一个偶然机遇改变了鲍君甫的一生。陈立夫执掌刚成立的调查科,杨剑虹被任命为上海总干事。杨剑虹一上任,就让好友鲍君甫出山协助自己。
鲍君甫犹豫不决,让陈养山帮自己参谋,希望"帮你们做事"。陈养山向陈赓汇报,伍豪与陈养山沟通后,决定陈赓出面找鲍君甫谈话。
1928年5月,陈赓与鲍君甫在黄浦江畔霞飞路一家咖啡馆见面,杨登瀛坦言当调查科的官不错,就怕对不起朋友,暗中帮你们做事弄点情报,不必有性命之虞。
化名"王庸"的陈赓也开门见山,同意鲍君甫加入特科二科,每月300元活动经费,与陈养山单线联系,同时特科在四川北路大德里设立"办事处"。
特科时期的陈赓
三、隐忍:放长线钓大鱼1928年8月,杨剑虹因经济案畏罪自*。
1929年初,鲍君甫被任命为驻沪特派员,化名"杨登瀛"。
为了配合杨登瀛的工作,伍豪决定挤出经费,购置一辆别克高级轿车,让连德生做保镖兼司机、联络员,陈养山搬出杨登瀛的家,减少与杨登瀛的接触。
不久,安娥(张红惠)安插到杨登瀛的机关里任"秘书",与连德生一起与陈赓联系。为假戏真做,让杨登瀛出"成绩",经组织批准,不时提供《布尔什维克》《红旗》刊物以及一些"秘密"文件,还让他们"破获"一些机关。
杨登瀛通过巡捕房帮办老乡谭绍良,结识了英国探长兰普逊,很快通过利益交换,成为密友。与此同时,为张道藩清除了政敌,张道藩对他非常感激,格外照顾。
安娥
四、出鞘:林彪、刘伯承的同学被处决特科源源不断的坚持和资源培养,终于获得回报。
1929年8月,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人被叛徒白鑫告密被捕。杨登瀛及时向陈赓提供情报并配合营救,但由于陈立夫提前枪决,营救行动失败。
白鑫是黄埔4期生,与林彪还是同学。陈赓多方查找,白鑫还是下落不明,最后还是杨登瀛查到了住址,顾顺章、陈赓、陈养山带"红队"铲除白鑫。
1929年9月,任弼时不幸被捕,杨登瀛获得消息后,经过多方斡旋,配合组织顺利将任弼时营救出来,由交通员秘密送往延安。
1930年4月,伍豪准备与黄第洪谈话,安排去江西苏区。此人与刘伯承、左权、刘云等人刚从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陈赓不同意伍豪亲自出马,但伍豪决定赴约。幸亏二科副科长刘鼎带来杨登瀛的消息:黄第洪已经叛变,要在南京路邮局抓捕伍豪。
伍豪和陈赓将计就计,"红队"在接头地点,悄悄干掉了黄第洪。
1931年2月,公共租界巡捕房在上海工联机关逮捕了化名"李世珍"的关向应,并在住处搜出一大箱文件。在杨登瀛策划下,刘鼎假扮文件鉴定专家巧妙替换了文件,然后多方公关,终于在关向应被关押8个月后,以"误捕"为名保释出狱。
"伍豪"与邓大姐
五、收官:大意失荆州1928年5月到1931年4月,杨登瀛为"特科"工作3年,立下不世之功。
戴冰石、陈慰年这些叛徒,就是被杨登瀛挖出后得到惩罚。钱壮飞、李克农、胡底也是借助杨登瀛的关照,才进入敌人心脏部位。
1931年4月,顾顺章在武汉被叛徒王竹樵发现,被捕后马上叛变。
但顾顺章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定要见到蒋校长才招供。汉口特务头子蔡孟坚也不管顾顺章的警告,给南京连发六封急电邀功。这两个人的无脑操作,给了钱壮飞和李克农机会,从周六晚到周一晨40个小时,伍豪、陈云、陈赓等指挥机关大撤离。
临走之前,陈赓冒死找到杨登瀛,建议他尽快转移。杨登瀛觉得没有暴露,还有张道藩和陈立夫的关系,决定留在上海,但这次他赌输了。
顾顺章不清楚杨登瀛的底细,但钱壮飞、李克农、胡底,还有刘鼎、安娥等人一起失踪。杨登瀛坚持"被人利用",说毫不知情,最终因"失职罪"被关了起来。
1933年3月,陈赓在鄂豫皖负伤,回到上海治疗腿伤,结果伤愈离开的前一天,因为看钱壮飞女儿钱莉莉演戏,被叛徒认出被捕,也关进了杨登瀛所在的监狱。但两个人神通广大,都受到了特殊照顾,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观。
张道藩
六、归宿:无怨无悔这一生1934年,在张道藩等人努力下,杨登瀛被保释。
徐恩曾给杨登瀛安排了一个省院副院长的闲职。全面抗战爆发后,杨登瀛没有随迁重庆,留在南京摆摊为生,重回"鲍君甫",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1951年7月,全国搜查敌特行动即将结束。南京市贴出布告,要求凡在旧机构任职的人,一律到公安机关登记备案。不久,一个在街头卖烟的老头被举报抓获。可是一审讯,老头居然认识大干部陈养山、陈赓。
很快,南京法院院长鞠华收到了两份材料,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回复:1927年与我们发生关系,1931年以前在工作上曾和我联系,在此期间贡献颇大。
司法部副部长陈养山则说:鲍君甫营救了许多负责同志,希望给予照顾。
1952年1月,法院判处鲍君甫管制一年,当场释放。
在老战友的帮助下,从1955年5月起,鲍君甫每月生活费100元。
1956年3月,陈养山专程来南京,邀请鲍君甫到北京。陈赓、李克农、陈养山、安娥等老战友把酒叙旧。陈赓还送他一些衣服、皮鞋,到协和医院给他装了假牙。
短暂的两个星期过后,回到南京的鲍君甫旧病复发,老伴因也腰病卧床。
鲍君甫有两子四女,一大家子,写信给田汉夫人安娥,想要一点过冬的衣物。安娥倾囊相助,儿子田大畏寄了30元和生活用品,给鲍君甫的小女儿寄了一辆自行车。
1969年12月,鲍君甫(杨登瀛)在京逝世,周公指示:好好照顾家属。
1976年,周公病危之际,特意交代调查部部长罗青长:杨度、杨登瀛……这些是最危难时期帮助过我们的人,千万不要忘记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