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什么好听歌,中秋节的歌曲大全有哪些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23 20:23:26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将国人望月思人的绵绵思绪表达地淋漓尽致,流传千古。歌星王菲天籁之音的演唱令人如痴如醉,直达情天爱海、温柔之乡。举首望明月,不禁让人想起即将来到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于2006年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赋予三天的法定节假日。自此,人们便有了更为充分的时间去体味中秋文化、享受亲情人伦!

世界上华裔较多的国家都有人过中秋节,特别是东南亚诸国,说明中秋文化已深深影响世界,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瑰宝。

那么,作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

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中秋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中慢慢发展形成的。

“中秋”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一般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有“秋暮夕月”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有了明确的书录,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代,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也有人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十五日又是八月的月中,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选择这一天举行庆祝收获、祭拜月神,渐渐形成了过“中秋节”的习俗。

我国古时的历法,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分为“孟、仲、季”排序,八月名“仲秋”,居三秋之中,故也被称为“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又是居月中的一天,于是就有了“中秋节”之名,这大概就是中秋节名称的由来。在天文现象中,只有在每个农历月的15日或16日,人们才能看到最大、最圆,最明亮清晰的月亮,于是,古人就把一轮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寄托了许多美好的愿望,因此民间也称“中秋节”为:“团圆节”、祭月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等。

每年过中秋节成为华夏民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传统文化活动,绵延不断。古代民众祭月是大事,仪式庄重、肃穆、规范。

传说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月下,架起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置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全家人依次跪拜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也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整齐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现代人过中秋节,除广东、江浙一带尚有相对复杂完整的一套仪式外,绝大多数人的祭月拜月活动已被家人团聚赏月及旅行游乐活动所替代,也许这是所谓的时代特征吧!

中秋将至,在李玟的歌声中愿大家:合家团聚,事事如意。举杯邀明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祝福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