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中岛哲也剧情解析,中岛哲也电影评价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25 14:32:02

3 渡边修哉:童年母爱的缺乏,严重的俄狄浦斯情结

在修哉的故事中,母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母亲原本是一名优秀的电子工程学者,为了婚姻而放弃了学术研究,最终又因为科研而放弃了婚姻和他。

她走时,只留下了一堆书和一句话:“这些都是影响我至深的,伟大的著作,将来一定会对你有用的。”为此,他努力钻研,希望能有一天重新获得母亲的爱,得到母亲的认可。

随着希望的一次次落空,他的手段也越来越极端,最终走上了*人的道路。

在他的身上,体现了非常典型的“恋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在其著作《图腾与禁忌》一书中提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与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如果此时受到来自父亲的“阉割威胁”,则会使这种情况得到好转,将对母亲的爱恋转变为对父亲的认同。

母爱的过于缺失使他异常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和欢心,努力不让母亲失望,甚至认为是自己耽误了母亲的前程,因而倍感歉意。他痛恨父亲的平庸,父亲也并未给予他太多的关注和父爱,没有在他面前树立威信。因此“弑父娶母”的心理并没有得到纾解,反而愈演愈烈。

在精神分析学看来,潜意识是隐藏在人性深处的、未被自己察觉的深层次意识。潜意识往往是非理性、无法控制的,主体在潜意识的引导下产生行为动机,主体在行为动机的诱导下做出一些出于本能的行为。

母亲是他难以释怀的心结、无法愈合的创伤,也是促使他施暴虐*的、埋藏在潜意识里的动机。他对母亲的回忆和幻想慢慢成为他潜意识的一部分,即“我要努力赢得母亲的注意”的动机。

在这一动机的主导下,他开始不择手段,做出了很多怪异的举动。长期压抑在对母亲的迷恋、崇拜、思念和讨好下,使他成为一个怪异、冷酷的偏执狂,也造成了他的命运悲剧。

渴望中岛哲也剧情解析,中岛哲也电影评价(5)

4 下村直树:渴望同龄人认可的懦弱者,扭曲的“自我人格”

他把渡边修哉看做是自己的好朋友,开心得认为自己得到了渡 边的认可,他同意加入渡边修哉用防盗钱包*死老师女儿的计划。

最后,他才明白修哉自始至终都是把他当做是失败品、傻瓜来看待的,只是利用自己来完成*人计划 ,这使得他极为愤怒 ,并将修哉没有*死的爱美扔进游泳池 ,表明他完成了渡边修哉没法做到的事情。

下村直树是一个懦弱、胆怯而孤独的孩子。他平庸无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他软弱无能,只会将恨意付诸笔端;他孤独无伴,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

他是妈妈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们眼中的透明人,修哉口中的蠢货。修哉对他表示出了其他同龄人从未有过的善意,于是他把修哉当成朋友,在修哉这里,他得到了友情的满足。殊不知,他只是修哉*人计划里的工具。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将人格划分为 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简而言之,“本我”是唯了原则支配的、 生物性、非理性、人类的基本需求,“自我” 是现实原则支配的、理智的、满足“本我”、 调节“本我”,“超我”是理想原则支 配的、道德化了的“自我”、监督“自我”、 限制“本我”。

直树母亲眼中完美、乖巧、懂事的他, 正是他的“超我”层次,母亲将他人格层 次中的“超我”具象、外化了出来,像一 面无处不在的镜子一样,时时刻刻照着他、 提醒着他。

而学校里平凡懦弱的则是他的 “自我”,“自我”的现状使他不满足, 试图达到“超我”,反而使“自我”越来 越失控,也越来越抑制不住躁动的“本我”。

家庭、学校两种环境里的鲜明对比,“超 我”“自我”间的重重矛盾,不断地相互 挤压,最终扭曲了他的心智,引导他走向 犯罪的道路。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层次分为七层,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求知需求、求美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 即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从 平凡的人向超凡的人转化的过程。

直树渴望着超越自我、获得他人的 认可,他迫切地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 会,所以当被电晕的爱美在他面前缓缓 睁眼之后,他还是选择将爱美丢入泳池 以证明自己的勇气,他对于自我的认可,他的“自我实现”,是以牺牲他人的生命为代价的。

“一个人走向邪恶并不是 向往邪恶,而是错把邪恶当成了他所追 逐的幸福。”在森口的恐吓之下,他冲 动不受控制的“自我”再度回到“本我” 的压抑之下,他还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少 年,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与恐惧之中。

他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接受能力去面对 后果,于是他只能在痛苦中挣扎,他将自己封闭起来,逃避现实和他人的目光,也不见母亲——那面映射着“超我”的镜子,他精神恍惚,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在恍惚的幻象之中,他丧失了“自我”的控制,拿着刀子疯狂挥舞,*死了自己的母亲,以及“超我”的人格。

渴望中岛哲也剧情解析,中岛哲也电影评价(6)

5、直树母亲下村优子:孩子的溺爱者

下村优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她一心只想保护直树,因为在她的心目中,直树一直是一个善良、优秀的孩子。

当爱美事件发生,后她认为直树只是帮了坏同学的忙,爱美的死与直树无关,她认为造成直树现在这样的糟糕状态都是由他的前任导师森口悠子,并且否认她的孩子参与了*人案件,说直树是被坏朋友骗去帮忙而已,喃喃的抚摸着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儿子很可怜。

最后,直树告诉了她事情的真相,承认了他的*人事实,并且告诉她悠子老师在他喝的牛奶中加入患有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她顿时悲痛欲绝,下村无法承受儿子的过错,她在日记中告白,要带着儿子一起去天国。

若是她能正视儿子的过错,并给予直树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给他施加压力,直树的性格变得异常的古怪 ,特别是新老师家访之后,直树更是变本加厉 ,他不让父母亲触碰他碰过的东西,并且将自己触碰过的所有东西都拼命擦洗干净,而他自己却从来不洗澡 ,一副蓬头垢面的肮脏模样 。

而她也在直树的折磨下一点点失去对生活的耐心,虽然她是死在儿子的刀下,然而早在直树意志消沉的时候,她就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写下和儿子一 同死亡的绝笔。

下村优子和森口老师一样,是单亲母亲,父爱的缺乏让她们用尽全力的想要对孩子好,而忽略了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完整。直树不缺少母亲的认可却渴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只可惜下村优子不曾理解。

渴望中岛哲也剧情解析,中岛哲也电影评价(7)

6、 结语

《告白》是典型的日本青春残酷系影片,兼有恐怖片风格和冷暴力色彩,秉承了导演一贯的唯美华丽风格。森口的沉着,美月的沉默,修哉的偏执,优子的溺爱,直树的懦弱,每个人的错误是一连串的悲剧的诱因和推动力,人性的阴暗是整部电影的基调,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凸面镜,也隐喻着人性的扭曲。除了两个大人外,三个孩子都是缺乏认可、渴望认同的。

修哉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美月渴望得到修哉的认可,而直树在母亲那里得到了太多夸张的认可,又过于缺乏同龄人的认可,造成了巨大的不平衡。为了获得认可,实现自我、满足自我,三位内心孤独的少年犯下了一个又一个错误,环环相扣,最终造成了巨大的悲剧。

人格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和谐稳定的关系之中,《告白》用唯美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残酷的现实:母爱的缺乏、青少年的犯罪、校园暴力、对错误对象的崇拜。影片也在用这些连贯而冷酷的故事让我们重视:教育、心理、亲子关系等社会问题。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