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四个孩子都是卢海天在外所生,谭秀珍无论挑哪一个,都是卢家的血脉。
走运进了卢家的卢冠廷却并没有过上温馨的家庭生活。
上世纪五十年代,戏曲已式微,卢海天携谭秀珍去了国外寻找出路,将还未享受过父母之爱的卢冠廷留在香港,由外婆照料。
漫漫的成长期,外婆是他人生中唯一的温暖。
六十年代,披头士流行到了香港,青春期的卢冠廷深深迷恋上了这支伟大的摇滚乐队。
披头士“爱,自由,反战”的精神不知不觉影响了卢冠廷一生。
那时,他向外婆要一只吉他,外婆真的马上给他买了一只,只不过像尤里克克那么小,弹不出真正的乐章。
即便这样也足够卢冠廷解馋,他抱着假吉他,电台播什么,他就装作弹什么。
大约十六岁,他移民到了美国。
一群白皮肤、黑皮肤的人,看到突然来了一个黄皮肤的人,总是耍他。
卢冠廷不是个受得住欺负的人,会“啪”的一巴掌打回去。
人生的第二次转折,发生在一堂英文课上。
那堂课的要求是朗诵一首诗,卢冠廷觉得声情并茂的朗诵诗太肉麻,难以开口。
就问老师:“我可不可以唱出来?”
“Why not?”
于是,卢冠廷创作了他人生的第一首歌。
那天,老师听完,带来一个班又一个班。
这件事对他的意义非比寻常。
因为阅读障碍症,他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
当他看书时,读到句尾就找不到句首是哪里,字母、汉字在他眼里只是一堆奇奇怪怪的符号。
这令他感到与别人格格不入,难以适应社会。
在所有人的掌声中,他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天赋。
那一刻像是黑暗中照进光明。
音乐,给了他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的信心。
或许是命运开始青睐,或许是卢冠廷找到独属于自己的路,一切变得顺利起来。
1977年,卢冠廷在世界性的美国业余歌手比赛中夺得冠军。
当时美国的专业作曲人不超过3500个,卢冠廷的歌挤进前40位。
此役之后,卢冠廷偶然从香港的报纸上得知无线电视举行创作歌唱比赛,前三名能参加“歌谣祭”,逐立刻回到香港。
这场比赛,卢冠廷以两分之差落与陈百强之后,仅得第四名,与“歌谣祭”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