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真·断崖式降温!据@成都气象最新消息:随着强冷空气主力到达,又是风来又是雨,成都16日气温持续走低,最低气温降至-3℃左右。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强寒潮影响还在持续,多地气温骤降,大家纷纷摸出了自己的取暖装备:热水袋、暖宝宝、“小太阳”、电热毯等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不少人起床后,发现腿上莫名出现了红斑或水泡↓
不碰都疼得厉害,还隐隐地发胀!大家就诊后,医生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最近是否在使用热水袋?”
近日,浙江刘女士原本白净的大腿上,突然起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水泡,又红又肿又刺痛,部分皮肤还有剥脱,而引起这一切罪魁祸首,还是因为一只普通的热水袋!
热水袋突然爆裂
女子大腿深二度烧伤
近日,32岁的刘女士(化名)晚上睡觉前把冲满了开水的热水袋放入被窝中。谁知,就在她钻进被窝把热水袋放到腿上时,热水袋毫无征兆地爆裂了!滚烫的开水全部喷洒到腿上,疼得她大声尖叫。
刘女士随即在家人陪同下赶到浙江宁波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急诊科就诊。接诊的医生发现,刘女士的两条大腿内侧可见成片红肿,起了数个大大小小的水泡,部分表皮还有剥脱,周围皮肤有渗液,为双大腿浅二度到深二度烧伤。
医生立即给予创面清创消毒,烧伤膏外敷创面保护,预防感染等治疗。由于烧伤面积较大,刘女士住院治疗。经过精心治疗,刘女士创面修复良好,已回家康复。
普通热水袋因为经济实惠、使用方便,是不少居民冬日居家取暖的选择之一。
普通热水袋虽然不会像充电热水袋一样因使用不当发生漏电、短路、爆炸等风险,但也会因橡胶老化发生漏水、爆裂等情况。刘女士的那只热水袋就是因为使用年限较长,发生了老化,突然爆裂。
使用热水袋时
更应注意防止低温烫伤!
除了要使用质量合格的热水袋、及时发现并更换老化热水袋以外,医生还提醒广大市民,使用热水袋时,更应该注意防止低温烫伤。
近来就有不少人遭受了低温烫伤之苦。
近日,江苏的赵先生捂着热水袋入睡,醒来发现左小腿处刺痛,起了水泡。经诊断,尽管赵先生被烫伤面积小,但深度已达三度。据悉,三度深度皮肤已烫熟,愈合极慢,有时甚至要手术。医生表示,每年冬天是低温烫伤高峰,热水袋低温烫伤占两成,使用时要有保护套与皮肤隔离。
警惕:不烫也能伤人!
这四类人更易“受伤”
很多人可能疑惑,低温也会烫伤?
低温烫伤,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是指50℃左右的温度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使热力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
发生初期,触及到的只是人体的表皮,如果及时撤离热源,损伤完全可控。但如果对温度产生适应性,就很难及时察觉,从而导致热量渗透进入更深层的组织,造成烫伤加重。
看看下面这张图,50℃的温度持续接触5秒人就会感受到不舒服,随着时间延长,对皮肤的伤害程度加大。
实际上,温度只要达到44℃持续6小时,就可以造成皮肤的损伤。
市面上常见的一些取暖设备,能达到的温度各不相同,但整体上,实际使用的平均温度都在40-50℃之间,处于低温烫伤的“高发范围”!婴幼儿、老年人、瘫痪病人或醉酒者,往往因感觉反应较迟钝,成为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
低温烫伤后该如何处理?
据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提示,若不慎被烫伤,应遵循以下急救措施:
冲:及时对创口冷水冲洗,大概10分钟到半个小时;
脱:等冷却后,小心将贴身衣物脱去,必要时可剪开;
泡: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凉水中;
盖:尽量用无菌的纱布覆盖在烫伤创面上;若出现水泡要尽量保护好水泡的完整性;
送:送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不要在创面上涂抹草药、药膏、紫药水、红药水、牙膏等,此类物品可能会造成伤口细菌感染、加重烫伤深度,并影响伤情的判断。
冬天天气寒冷
大家在取暖时务必要注意安全
千万不要受伤
扩散、周知!
成都商报来源:综合钱江晚报、宁聚、我苏特稿、成都气象、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