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这些细节,才表明清太并不是军国主义的象征,他还是个孩子,对战争的理解是模糊的;而对他刻薄的、认为人人都该为国家工作或是为军队当后勤的姨妈,才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姨妈对清太跟妹妹的刻薄无情,象征的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对无辜孩子的冷漠。
02不是在洗白罪行,而是在逼近事实有很多观众认为,如果日本拍反战片,作为二战中的侵略方,那么不应该选战败后,而是要选择战争前或是中期,哪个国家战败后不惨?抛开历史背景,还以为日本是被侵略的一方呢!这能看作对二战的反思与批判吗?这不是在洗白自己的二战罪行吗?
稍微对《萤火虫之墓》的制作背景做一番了解便知道,这部影片改编自野坂昭如的小说,这部小说是半自传体性质,以倒叙的方式,描述了野坂昭如和他的妹妹在躲避神户空袭时遇到的人情冷暖。身为哥哥,野坂昭如并未像清太那样爱护妹妹,而是不耐烦且暴躁,甚至有时会拍打正在哭闹的妹妹。后来妹妹因为营养不良而饿死,这在野坂昭如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成年后,他带着懊悔的心情创作了这篇小说。
导演高畑勋在谈到这部影片时也说道:“这绝非单一讲反战的动画,也不是赚人眼泪的战争下牺牲者的悲情故事,而是在描述战争的时代生存,有关孩子们的悲剧。”
其实不管是野坂昭如创作小说的初衷也好,还是高畑勋自己对这部影片的解读也罢,他们共同想表达的,其实是战争对孩子的创伤。他们并不是想因此洗白二战中日本的罪行,而是关注战争下孩子们的生存状况。无论是侵略国还是被侵略国,只要战争存在,就是悲惨的开始。战争,是对孩子最残忍的惩罚。
而正是因为日本作为侵略国,在二战末期才遭受节节战败以及美军对于日本国内的空袭,正是在这样的战争背景下,野坂昭如和妹妹才会罹难。如果诚如某些观众所说,一定要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战争前期或是战争中期,那就不是野坂昭如的初衷和高畑勋的表达意愿了。
如果仅仅因为以战争末期为背景,就认为这并不是一部反战片,只着眼于日本侵略者的身份,而对全篇展现的炮火、离难这些人间惨剧视而不见,不正是堕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漩涡了吗?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不管作为侵略国还是被侵略国,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是一样的。作为一部从侵略国的角度来反映战争对本国孩子残害的艺术作品,不正是从侧面表现“反战”这一主题吗?
03高畑勋其人与其作品
说起高畑勋,不得不提他的搭档宫崎骏。
两人早在东映动画工作室相识,经过多部动画的合作,在艺术理念上非常契合。1985年,宫崎骏、高畑勋、铃木敏夫共同创立了吉卜力工作室。
宫崎骏是著名的反战人士,在他的多部动画,比如《风之谷》、《哈尔的移动城堡》中都体现了反战思想。甚至在2003年《千与千寻》斩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时,正值伊拉克战争期间,为了表示自己的反战立场,宫崎骏不愿意去美国参加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