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俩人再次合拍纪录片
欢喜冤家、久别重逢、破镜重圆、女学霸VS男学渣……这些都是偶像剧里经常使用的老梗,无怪乎有些观众对此剧不那么感冒。
不过,韩国言情偶像剧很牛的一个地方,就是金恩淑编剧说的“5%创新”:看似老套的故事,它总能给你整出点新意来。
《那年夏天》首先就体现在戏剧结构上的创新。它并不是按照线性顺序从10年前平铺直叙到当下,而是过去与现在穿插进行;不仅如此,对同一件事,它有时既有男方的视角,又有女方的视角,既有男方的内心独白,也有女方的内心独白……
这就让《那年夏天》的结构像“复调”,简单的故事却有复杂且精致的层次,人物也在参差对比中体现出内心世界的丰富。
再比如编剧一定是一个迷影,因为每一集的小标题和主题,都能对应到一部电影,比如第5集叫《不能说的秘密》,第6集就叫《傲慢与偏见》,第8集就叫《爱在日落黄昏时》,形成了有趣的互文。
更难得的是,编剧出奇的细腻。爱情故事虽然被拍过无数回了,但能够将爱情中悸动、甜蜜、遗憾、爱恨交织等情感表达得准确、有层次、有共鸣感,却有很大的难度。
笔者个人真正入坑这部剧,是从第3集开始,它从崔雄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国延秀讨人厌的10个理由。比如国延秀“自私自利”,同学找她借笔记,她宁愿撕碎也不借;她事事都想赢,就连喝酒都得赢过别人不可;她情商不高,处处惹是生非;她不解风情,推迟了好几次看樱花的约定……
国延秀不解风情
乍一看,这颇有点像是分手后对前任的抱怨。但编剧话锋一转,崔雄又说起了哪怕有如此多缺点的国延秀,也有很多让他心动的地方。比如不遗余力地帮他复习功课,会背醉酒的崔雄回家,去他家里帮忙、与他妈妈相处得很愉快,手中藏满樱花在崔雄面前撒落、给崔雄制造浪漫……
“她只把这样的一面展现给我一个人看,令我不得不爱上她。”
不解风情的她却把浪漫带给他
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说法,其实太笼统太含糊了,我们爱上一个人,很难说连TA的缺点都爱,而是对TA的爱意远远大过TA的缺点,所以对TA的不足总是滋生出无限的恻隐与包容。这样不完美的TA,仍然爱着自己,才会让我们温柔和心疼。
《那年我们》的细腻,还体现在它深刻地探讨了爱情中的自卑。
国延秀明明也深爱着崔雄,为何5年前她突然向崔雄提出分手?
这与她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国延秀与奶奶相依为命,家境贫寒。因为贫穷,无法平等与同学交换零食,她时常遭到同学非议,这让她对贫穷恨之入骨。她保持自尊的方式是,她以冷漠的面貌示人,切割社交,然后装作很洒脱:不是我没朋友,是我根本就不需要朋友。
国延秀以冷漠为盔甲
在与崔雄恋爱后,在像狗狗一样单纯忠实的崔雄面前,国延秀才能暂时抛下她的盔甲,忘掉沉重的现实。
在即将毕业的关口,家里突然有巨额的欠债,同时奶奶病重,生存的压力让国延秀不堪重负。而此时她又得知,崔雄因为她放弃宝贵的交流机会。
从小在幸福安逸的环境里长大的崔雄,对人生的追求是安逸,“我最讨厌我的日子很疲惫”“过拼命努力的日子,不是我想要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国延秀担心会把崔雄也拉到自己的泥淖里来,担心崔雄不得不过上“疲惫”“拼命努力”的日子。
所以,看似没有预兆地,国延秀提出了分手。面对崔雄的质问“所以,我们不得不分手的理由是”,她没有正面回答,只在内心独白里告诉观众答案:“因为你和我面对的现实不同,不,其实是因为我现在连我的现实生活都难以承受,不,其实真正的理由是,我怕再交往下去,我那强烈的自卑感会被你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