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引入自身经历,使文章更加质朴生动,为古文增添了现实主义的因素。这在当时可谓是一大创举。
正如大文豪苏东坡所云:“曹孟德文章,风骨清丽,文采精深”,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可以说,若没有曹操这位改革先驱,中国古文发展历程就少了一章。曹孟德的文学成就,已可与李太白、苏轼等词宗相提并论。这一点,是文坛先贤们的共识。
雄才大略,乱世枭雄放眼三国,当真没有几人能与之比肩。即便如此,曹操在政治和军事上建树的功绩,也足以让他称雄一方,成为这乱世中的佼佼者。
年少时,曹操即举止不羁,策马疆场,由兵法启蒙到亲身实践,可谓融会贯通。他睿智聪慧,又多谋善断,这为日后他在乱世中谋大义、成大业打下了坚实基石。
董卓称帝后,曹操远遁逃难。风餐露宿,历尽艰辛,但最终还是故地重来。处变不惊的胆识和睚眦必报的刚烈性格,是他脱颖成长为枭雄的重要品质。
此后,曹操先后平定了吕布、黄巾军、袁术、袁绍等势力。一个个强敌在他军前覆灭。尤其是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绝对统治地位。江东孙权也只得暂时结好,不敢轻举妄动。
一统北方后,曹操上表让自己的封邑增至十万户。这在当时可谓是空前绝后。更何况,他手握重兵,威名素著。皇帝实际上是傀儡,曹操才是真正的权力枢纽。一时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声势,令人无不侧目。
如果硬要给曹操下一个评价,“乱世枭雄”这个定位再恰当不过。正是多亏了他的深谋远虑和雄才大略,才使得中原北方重现了久违的安定与秩序。这一点,是任何历史学者都不得不承认的。
结语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争议的。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传颂自己的英雄。到了后世,当权者和文人墨客对三国历史人物的褒贬不一而足。其中,最令人争论不休的就是曹操这个人了。
《三国演义》将曹操描绘为一个典型的奸臣形象,成为千古罪人的代名词。然而,史料和文人的评价中,曹操的正面形象要远远强过负面。正如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赞颂道:“固一世之雄也”。现代文豪鲁迅也明确指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没错。在群雄割据、乱世之秋的那个年代,曹操之所以能独领风*,正是因为他那过人的政治手腕和卓识远见。正是有了他这位豪杰,才使得北方重现秩序,国家免于四分五裂的命运。
尽管曹操手段残忍,也的确造成过无辜的牺牲。但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看,他的所作所为也情有可原。我们不应该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古人。曹操就是曹操,他既是一个政治家,又是一个诗人;他既是个枭雄,更是这个时代的英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