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想,这个故事里的母夜叉除了长得吓人之外,居然十分可爱,因为她的身上竟然全是优点:敢爱敢恨,对爱人忠贞不渝,内则相夫教子,从不惹是生非;外则临敌无惧,勇往直前,折*多少男儿丈夫。
故事还悄悄为母夜叉设立了一个对比人物,那就是徐郎的前妻,他因徐郎几年不归家就改嫁了,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只是有意以她做对比,更反衬出了母夜叉的隐忍和忠贞。
可以说,徐郎自从躲过被夜叉吃掉的厄运后,接踵而来的全是好运了:夜叉给他以家庭温暖,给他以子孙荣耀,给他以财富田地,给他以官爵地位……简直就是人生大满贯了。
夜叉,最早出现于佛经当中,它亦正亦邪的,既是鬼怪又近乎神灵。
《舍利弗问经》云:“夜叉神者,好大布施。或先损害,后加饶益,随功胜负,故在天上空中地下。”
它往往先给人带来伤害,但之后,就会加倍给人以各种福报。由此参看可知,《夜叉国》里的夜叉们正是如此。
有人据《聊斋志异》考证夜叉国的地理位置及人种族群,也有人考证“夜叉国”相关故事间的脉络关系的,然而,这些只是阅读的一个角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聊斋·夜叉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存在,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内涵丰富的寓言来解读。
故事里的徐郎远赴他乡婚配,老婆外出狩猎,他却整天居家围着锅台转,还差点被夜叉女流氓给强暴了,此时的他,完全被置换成了一个“媳妇”的角色。之后,他的角色才慢慢回归,最终转化成一个传统的丈夫形象。最后,母夜叉的到来彻底完成了局面的转化,形成女子出嫁到夫家的传统家庭形式。
就像很多故事爱假设男人“*”从而让男人感受女性*生产的不易一样,《夜叉国》设计了一个让丈夫当媳妇的情境,让男性体验一把,嫁到外人家当个受气小媳妇是什么样。
它仿佛在说,这下你们明白了吧,天天照顾一大家子的起居饮食,还要提心吊胆、谨言慎行,这么过日子有多难!所以,今后要以那个爱夫、护夫的母夜叉为榜样,以宠妻、护妻为己任,别去琢磨那些沾花惹草挨人揍的没溜儿事了。
民谚有云:“丑妻近地家中宝”,又有“到老方知妒妇功”的说法,丑妻、妒妇,依稀等同于故事里的母夜叉,她们却是宝、能立功,如此的“母夜叉”又怎能说没有褒义呢?所谓“母夜叉”,看着揪心吓人,可一旦拥有一位敢爱敢恨、勇于担当的母夜叉,那又何尝不是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