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创作背景,长城谣什么时候创作的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15 11:55:17

形象鲜明生动,生活气息浓重

——歌曲《长城谣》创作背景及美学分析

向阳光

一、创作背景

1937年春,上海艺华影片公司开始拍摄潘孑农编剧的电影剧本《关山万里》。该影片讲述一位东北的京剧艺人,“九· 一八”事变后,携妻女流亡关内,在颠沛流离中,自编小曲,教育幼女牢记国仇家恨的故事。故事里,京剧艺人的幼女在流亡途中走失,被一个音乐家收养。后来,在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募捐演唱会上,幼女演唱了一首《长城谣》,这是音乐家根据幼女父亲编的小曲谱成的。这首歌使他们父女团圆,却仍然回不了家乡。

长城谣创作背景,长城谣什么时候创作的(1)

潘孑农

潘孑农邀请刘雪庵为影片配乐并为《长城谣》歌词谱曲(歌曲是“七· 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的)。不料“八· 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影片未能拍成。但是,刘雪庵把已经完成的影片主题歌《长城谣》刊载在自办的刊物《战歌》上了。后来,潘孑农和刘雪庵各奔他方,失去了联系。这年九月,潘孑农在赴武汉的轮渡上,遇见一支青年抗日宣传队,他们正在演唱一首旋律极其优美的歌曲。他觉得歌词是那么熟悉,仔细一听,原来就是他自己写的《长城谣》。他不禁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影片虽未拍成,刘雪庵却已将歌词谱曲并发表后传唱开了。不久,19岁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在武汉合唱团独唱领唱这首歌曲,于是这首抗战歌曲风行于全国各地。次年她去法国留学,途经新加坡应百代唱片公司邀请,演唱灌制了《长城谣》唱片,这首歌曲更加广为传唱,感动了广大侨胞,他们踊跃捐款、捐物,有的愤然回国参加抗战,支援打击侵略者。

长城谣创作背景,长城谣什么时候创作的(2)

二、美学分析

《长城谣》这首独唱曲的旋法和结构与中国传统民歌有着类似的特色:旋律流畅,容易上口,易学易唱。在4/4拍子的基础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基本节奏型为× xx x x |x . x x - |,这一节奏型的反复出现,使结构简练而规整,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全曲可分四个乐句,每乐句包括歌词两句,其关系可视为“起”(见下例①处)、“承”(见下例②处)、“转”(见下例③处)、“合”(见下例④处)。其中除第三乐句的曲调变化较大外,其余①②④三个乐句的曲调基本相同,只是句尾略有些变化:

①5 35 3 5 |1 . 6 5 - |5 61 3 53 |2 . 6 1 - |

②5 35 3 5 |1 . 6 5 - |55 61 3 2 |1 1 - . 0 |

③2 12 1 2 |5 . 3 2 - |31 23 53 56 |1 . 6 1 . 3 |

④5 35 3 5 |1 . 6 5 - |55 61 3.5 32 |1 - . 0 ||

长城谣创作背景,长城谣什么时候创作的(3)

这首歌的音乐苍凉悲壮,纯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在音乐上极具民族风格,在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民歌相似,同时兼有抒情和叙事的特点。旋律线条起伏不大,节奏进行平稳、音域不宽,整个曲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听起来亲切、优美;唱起来既口语化、又有民族特色。由于这首歌曲具有上述旋律、节奏及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使之能在抗战时期广为流传,倾述了人民被迫流浪的苦难,从而激发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歌词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

遍地黄金少灾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

奸淫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

骨肉离散父母丧。

长城谣创作背景,长城谣什么时候创作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