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流行的话来说,这不就是个人风格的养成/人设的塑造嘛!
从时尚圈香奈儿女士的小香风外套,
到影视界玛丽莲梦露压住的白色飞舞的裙子,
再到小说里病娇男主的金丝眼镜。
这些元素在人们脑海中反复出现,于是加工成了人类群体共有的印象。
说到这个东西,你就马上浮现这样的一个身影,所以这个身影能被记住,不意外吧?
而这个东西,我们在语文上就定义为“意象”。
“明月”代表的思乡形象,就是在文化制造者(文人墨客)的笔下诞生,在文化传播者(古代民众)的口中加工,在文化接收者(当代人民)的心中形成。
从这种意义上,写《静夜思》的李白,当时鼎鼎大名的kol,不就是明月最好的代言人吗?
这和有“红色高跟鞋”标签的刘敏涛,有什么区别呢?
代表元素+特定情感,
这不就是意象吗?
于是,人们想起明月,很容易想起李白,以及思乡情结。
就像,人们想起红色高跟鞋,很容易想起刘敏涛,以及美丽洒脱的女性形象。
内在逻辑是一致的。
我是大艺老师,家庭教育辅导师,前语文老师,一个学习爱好者。
喜欢我就点赞、收藏、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