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记》是台湾少数民族歌手巴奈的歌,曾被多人翻唱演艺。据说歌曲的创作背景是,巴奈曾在儿时有一位最好的朋友,这位朋友儿时便离开自己的家乡,一人在外漂泊谋生,巴奈十分珍惜这段友情,因能体会到朋友的感受,所以在歌中用第一人称来纪念对好友的情感。
我听的是杨宗纬2013年在《我是歌手》唱的版本,当时唱哭了众多听众,获得一致好评。
杨宗纬出身公务员家庭,歌唱选秀节目出道,以动人嗓音走红。有媒体对杨宗纬的评价是:歌声阳刚而细腻,富含感情,辨识度高,感染力强,以演唱抒情歌曲见长,被誉为“催泪歌神”。唱这首歌的时候,杨宗纬三十多岁,或许是向作者致敬,也或者是想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他的演绎依然是略带哭腔,丝丝入扣,尤其是高音的控制,深情且恰到好处,让听者很容易进入歌中,引起共鸣。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或如歌中所写,需要离开自己“山下的家”,到城里求学工作。据相关统计数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城镇人口比重为26.44%,而2020年这一数据上升到了63.98%,30年提升了37.44个百分点,这背后意味着数以亿计的人们从乡村走进了城市。
从乡村到城市,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理上;是从乡村的简单、熟人社会,走进城市的复杂、陌生社会。这中间多数人都会经历歌中所写的心理历程,从“不愿轻易让眼泪留下,我以为我并不差不会害怕”,到“我不想因为现实把头低下,我以为我并不差能学会虚假”,再到“怎样才能够看穿面具里的谎话,如果有一天我变得更复杂”……
大学之前,最远的地方也就去过一两次县城;进了大学,最渴望了解的是面前的“这个社会”,它是什么样的,是怎么运行的。这里的一切陌生而新奇,我努力的通过阅读一些现实性小说和纪实类作品试图了解它。毕业进入了社会,这一路是幸运的,遇到的多是友善的朋友和同事,尤其是,深知自己是个靠手艺吃饭的,只要遵循季羡林先生的,“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广结善缘,把活干好,一切就都还好。
相对而言,现代人无疑是幸运的,因为现代社会是多元的,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只是,每个人都需要清楚的是,无论怎么选择,每种选择都会导致相应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好,也可能是坏的;你不能只接受好的,而忽视坏的。
这首歌只是唱了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这一段,现代的我们还需要面对的是,怎么从城市回到“山下的家”。有人说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是,“城市容不下肉身,乡村容不下灵魂”。在我看来,我们这一代人(城一代),如果家乡没有被拆迁,好歹还有个家乡能回,我们的下一代呢,他们的故乡又是哪里呢?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社会如此复杂,这三年的生活都不容易,不管如何,都希望每位朋友,归来还如少年,还能唱出歌声里的那幅画。
流浪记
演唱:杨宗纬
我就这样告别山下的家
我实在不愿轻易让眼泪留下
我以为我并不差不会害怕
我就这样自己照顾自己长大
我不想因为现实把头低下
我以为我并不差能学会虚假
怎样才能够看穿面具里的谎话
别让我的真心散的像沙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更复杂
还能不能唱出歌声里的Puyuma
我就这样告别山下的家
我实在不愿轻易让眼泪留下
我以为我并不差不会害怕
我就这样自己照顾自己长大
我不想因为现实把头低下
我以为我并不差能学会虚假
怎样才能够看穿面具里的谎话
别让我的真心散的像沙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更复杂
还能不能唱出歌声里的那幅画
怎样才能看穿面具里的谎话
别让我的真心散的像沙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更复杂
还能不能唱出歌声里的Puyu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