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湖南国际频道推出“百年耀中华,世界潮我看”特别企划,以“歌、景、诗”等形式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记忆立体联动,围绕“时空对唱”“时空追寻”“时空诵读”三大板块开展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实践。以红色经典,颂百年风华,湖南国际频道“百年耀中华”专栏将精选耳熟能详的代表性红歌制成MV,通过“黑科技”剪辑手法实现新老“同台”同唱同一首歌,呈现跨越百年的时空对唱。
《绣红旗》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绣出一片春消息。”1964年,一曲《绣红旗》唱遍大江南北。
《绣红旗》是一首民族声乐歌曲,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等谱曲。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空政歌剧团创作的歌剧作品《江姐》,收录在专辑《江姐》中,被大家广为传唱。
▲ 歌剧《江姐》海报(资料图)
诞生于1964年的红色经典歌剧《江姐》是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一座丰碑,根据罗广斌、杨益言出版于1961年的小说《红岩》改编而成。
小说《红岩》塑造了“江姐”这个巾帼英雄形象,使江竹筠成为众多红岩英烈的代表。
江姐,原名江竹筠,中共地下党员。1948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渣滓洞,在狱中为套取地下党游击队的信息,敌人对江姐施用了种种酷刑,她依然守口如瓶,在1949年11月,江姐壮烈牺牲。
▲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
为了让江姐这个艺术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江姐》的编剧阎肃曾怀揣剧本和编创人员一起入川,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并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亲属和战友座谈,为精心打磨歌剧《江姐》剧本积累了丰富素材。闫肃甚至专门到重庆渣滓洞体验坐牢的滋味。正是有了这种刻骨铭心的体验,从他笔下流出的是饱含爱憎、浸透血泪的文字,一个铁骨铮铮的江姐形象跃然纸上,立在了舞台上。
作曲小组则借鉴和挖掘丰富多彩的四川地方戏曲形式,结合江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和从容不迫、外柔内刚的个性特点,成功找到了塑造江姐的音乐之魂。而《江姐》里面的歌曲《红梅赞》《绣红旗》等也被大家所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