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回娘家歌词,回娘家适合唱的歌曲有哪些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16 14:58:44

文/王素娥

出门的闺女回娘家,不用说,总是一件开心事。而且,年纪越大,娘家越亲,越想回娘家。

百度上说,娘家是一个汉语词汇,有些方言叫娘屋,一般指已婚女子自己父母的家,也衍生有其他意思。已婚女子称自己父母的家。借指曾经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借指事物的来历,根据。自己最信任的地方,可以不说理的地方。总之,娘家是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地方。

年轻时忙于工作家务挣钱,父母身体还好,孩子小,一年回不了几次娘家。半百之后,父母老迈,不得不常回娘家看看。妈妈不是准备了一些唠叨,而是一些她认为好的东西,分散给孩子们,散尽家珍,只剩下满屋子吃穿用度。爸爸已不会张罗一桌好饭了,只能坐着躺着等人喂,连子女亲人都不认识。人之将老倍思亲,看着昔日谈笑风生的父亲成了这个样子,感叹日月如梭,人生易老。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又老又病,连抽丝的机会都没了,只有一年不如一年。

怀着这种既高兴又沉重的心情,来往于婆家与娘家之间,两边都是骨肉血脉之情,难分难舍。不知从何时起,这种两头牵挂的状况成了女人的命。

父母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培养成人成才,却又不得不送出家门,远离自己,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如今,她们不图女儿回娘家拿多少东西,相反,他们会大包小包,送这送那,有时候拿的东西还没爹娘送的多。他们望眼欲穿,多想让贴身小棉袄守在身边。都说女大不中留,是女孩总要出嫁的。一出门,就成了人家的人。老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再无回头之路。偶尔回趟娘家,又会急着走。

时间长了,娘家越来越生疏,曾经熟悉的人和地,陌生得认不出来了。犹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所说:"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曾经熟悉的长辈们老的老,走的走。英姿风发的当年成为过往,岁月染白了鬓发,压弯了脊梁。一别几十年的娘家,再也回不去了。心中感伤之余,不禁想起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种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与家何异!纵使没有这么凄凉,可也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女人要常回娘家看看。那里有美丽的童年,有孩提时的梦。那里是是梦想起飞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父老乡亲,那里是曾经的家,最初的家。长大后的女人,心里总有两个家,一个在梦里,一个在眼前。一个渐行渐远,一个越来越近。

心中时常萦绕着一首歌,叫《回娘家》,歌词如下:

"风吹着杨柳嘛

唰啦啦啦啦啦

小河里水流

得儿哗啦啦啦啦啦

谁家的媳妇她走得忙又忙呀

原来她要回娘家

身穿大红袄

头戴一枝花

胭脂和香粉

她的脸上擦

左手一只鸡

右手一只鸭

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

开头心情愉悦,韵律欢快,紧接着来了一场急雨,形势大变。

"一片乌云来

一阵风儿刮

眼看着山中

就要把雨下

躲又没处躲

藏又没处藏

豆大的雨点往我身上打呀咿呀咿得儿喂

淋湿了大红袄

吹落了一枝花

胭脂和花粉变成红泥巴

飞了那只鸡

跑了那只鸭

吓坏了背后的小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

哎呀

我怎么去见我的妈。"

这首歌把女人回娘家的情态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合乎情理。女人一出嫁就成了一门客,给父母带点礼物似乎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点报答,要是空手回娘家心里会很不自在。出嫁之后的女人就是这样匆忙奔波于两个家之间。

有句话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想这句千古名句对女人来说感受会更加深刻。“父爱如山,坚如磐石,雄浑伟岸,山之高昂,令人仰止。母爱若水,水之善流,无形无际,水之所处,无微不至。”这段话道出了《父母之爱》的真谛。只有在娘家,女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父母之爱。

娘家是女人成长的摇篮,是女人最温馨的港湾,是女人一生中的第一站,苦涩中带着甜,越老味越甜,越老越念旧。古时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她们的思乡之情难以想象。她们失去了与娘家的联系,没有回娘家的机会和条件,这是一种无法估量的牺牲,是当时的女子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她们的付出确实值得用历史来书写。古人云,父母在,女人不远嫁,男人不远游。想必那时交通、信息都不发达,远嫁远游让父母操心,对父母照顾不到,被视为不孝。如今,时代不同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虽说距离产生美,但不便还是存在的,回娘家的次数必然受客观条件制约。

女人常回娘家看看,是对父母莫大的安慰和鼓励,缓解他们长久的思念之情。晚年如同快到站的列车,而且有去无回。多陪陪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多享受一点天伦之乐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