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向粉丝们推出一个新栏目——“新编辑部的故事”。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编辑部的团队构成主要是80、90后,很快也会迎来一些00后的新人。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关注并报道当代青年的很多话题,诸如情感、婚育、职场、风潮,其实也是我们团队成员自身正在经历的,或感同身受,或心有戚戚。那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是时代的一粒沙,也会在我们个体生活中激荡起巨大的涟漪。
于是我们这些编辑记者想换一种表达方式,从后台走向前台。如果当下热议的一些话题,恰恰也投射到我们身上,我们就真诚地讲讲自己的故事。套用30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那个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栏目取名“新编辑部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新编辑部的故事 lesson1:
《来聊聊“男性陪产”这件事》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处*林怡建议,确保男性完整享有育儿假期,不仅可以平衡两性生育用工成本差异,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
近几年来,男性陪产假育儿假已经不止一次在两会上被代表委员们提出。去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也曾建议,男性陪产假应延长至30天以上。蒋代表认为,“不是育龄女性没有生育意愿,而是这个社会没有给育龄男女足够的时间,把爸爸带薪陪产假增加到30天到42天。”
在人口生育率下降的大背景下,“丈夫休产假”成为一个越来越受青年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我们的编辑部里,有个有趣的现象。这两年,编辑部里的生育率呈现逆流上升之势。大家为响应国家生育政策,贡献了不少娃。掐指一算,仅这一年来,就贡献了四个娃。现今一共21人的编辑部里,已有17个孩子,还有3个娃待产中……
那些被陪产过的、陪产过的、正在陪产的、即将被陪产的青年记者编辑们,对于“男性休陪产假”这件事,大家有些故事和想法,可以同读者一起分享、共同学习和成长。
1
老穆 男 记者 孩子7岁
“我们家的所有矛盾,都是在陪产假期间发生的”
可以这么说,我们家的所有矛盾,都是在陪产假期间发生的。
其实我进入父亲角色是非常慢的。因为一开始我就想要个女儿,当知道是个儿子后,甚至一度提不起精神,都快抑郁了。
当得知老婆*的时候,我都激动得哭了,可是生下来之后,我就是跟孩子建立不起感情来,感觉这个孩子就是突然冒出来的,跟我之间太陌生了。
现在想起来,这种状态很不对,肯定也影响了我老婆当时的心态。她会想,费了这么大劲生下来的孩子,你居然不喜欢。但我就是喜欢不起来,不知道为什么。
后面陪产假的那十几天乃至后面的一个多月里,我们家引发了很多矛盾。以前和谐的家庭,突然变得剑拔弩张。我现在想起来,很多矛盾真的是因为我的无知啊,无知导致无法相互理解,问题就爆发出来了。
我日常是个细心且负责的人,尽管陪产我根本就不了解该做什么,但也希望尽力做好。那段时间,我尽可能地去陪伴她,她起来喂奶,我也会起来,哪怕帮不上忙,也会问一问情况。孩子的尿布我来换,衣服我也会洗,她想吃什么我会给她做,或者让我妈妈给她做饭。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至少尽心了。
在当时虽然我做了很多,但是仍然不理解,为何我老婆变得敏感和矫情。冷漠与指责代替了平和的沟通。只要我做的稍不如她的意,她就用像教训孩子一样的口气责怪我,或者干脆就不说话,在家里用冷暴力。
比如,我想抱抱孩子,她就不让我抱,孩子奶奶想抱抱孩子,她就说是奶奶想抢走孩子。比如,我饿了,想吃点东西,她会说东西有味特别难闻,不让我在屋里吃,让我到楼道里去。再比如,住了七八年的房子,她突然就说床帘不遮光太亮,非得让我马上换窗帘……
总之,很多事情让我始料未及,我开始觉得老婆是不是在“携子自重”,就是生了孩子以后觉得自己了不起,全家都得听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