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志晨
新中国建国以来,先后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等电影作品被国家级别的文艺团体改编为歌舞剧。
胞兄志君与我联合编剧的长篇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是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的文学艺术产物。
2002年夏季的一天,时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的徐沛东给我打电话,说剧院决定把你们韩氏兄弟的电视剧“农村三部曲”作品改编成歌舞剧,与你们商量一下版权费的问题。我与志君兄共同考虑到当时文艺团体的经济状况,即回复沛东只象征性地要了一元钱版权费。沛东为此深受感动,代表剧院对我们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歌舞剧《篱笆墙的影子》于2003年1月27—28日在北京天桥剧场作为贺岁作品首演。节目单上赫然印着对我们支持的鸣谢。该剧由张毅任总编导,山翀、夏小虎主演,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与巨大成功!
这里随便说一句,虽然志君兄与我没有亲临现场,但是对天桥剧场并不陌生,1978年,我曾经在此观看过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的清水哲太郎、松夏洋子表演的天鹅湖片段等演出。
观众反映出的热烈场面,出乎我们的想象。
《篱笆墙的影子》无疑是反映改革开放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第一个被国家级艺术团体搬上舞台的作品!仅就农村题材而言,至今应该还属于唯一。
从这个角度来说,胞兄志君和我都是幸运者,是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首先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精神文化红利的编剧。
感谢时代和人民给了我们创作精品力作的生活营养,感谢改革开放使我们的艺术才华有了施展拳脚的用武之地,感谢文艺界的同道们慧眼识珠,把我们的作品搬上了舞台,刷新了新时代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与歌舞剧文化联姻的历史!
韩志晨简介
韩志晨,笔名阿尘、阿晨,1993年10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晋升正高职称,2000年的省管优秀专家,2010年晋升国家二级教授。吉林省高级专家协会首批会员,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纪录片首届界定会七位编导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吉林省新媒体学院研究生导师、吉林省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影视编剧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春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山东龙口市音乐家协会荣誉主席。历任吉林电视台电视剧创作部主任、省影视集团副总、艺术总监。
1970年底入伍,先后在铁道兵第十四团、三师担任创作组长,从1975年起,先后在《吉林文艺》《黑龙江文艺》《吉林日报》《湖南日报》《铁道兵报》《志在四方》《青年诗人》《作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作品百余篇。
主要作品有与其兄韩志君联合编剧的长篇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雾海帆》《烽烟飘过的村落》和电影《大唐女巡按》《大脚皇后》《金秋喜临门》《婆婆妈妈》《乌蒙山恋歌》等。自己独立编剧的作品有:30集电视剧《太阳月亮一条河》、24集电视剧《八月高粱红》、14集电视剧《海瓮》、14集电视剧《大山嫂》、10集电视剧《彩练当空》、中篇电视剧《山野的桥》、中篇戏曲电视剧《三请樊梨花》。短篇电视剧《山爷》《潮起潮落》《小镇女部长》《风雪桅杆山》,电影剧本《大地就是海》《头上就是天》《界河就是桥》《庄稼汉》《胶东铁汉》《两个裹红头巾的女人》《酒鬼和他的犟媳妇》《双向车道》《一座城市两个女孩》(与黄世英联合编剧)、《傻爹和他的俊闺女》、《耿二驴那些事儿》(与杨志刚联合编剧)、《爱在槟榔花开时》、《拉林河兄弟》以及舞台现代评剧《春回桃湾》等等。纪录片《巾帼风流》、《生命的秋天》、《生命树》、《大路魂》、《足迹》等先后获得全国邮电题材纪录片一等奖、全国妇女题材纪录片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一等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二等奖、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铁路总工会、石油部等单位颁发的相关奖项。曾先后获得五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两项“中国电影金鸡奖”、八项全国“飞天奖”、五项中国电视“金鹰奖”、一项电视文艺“星光奖”、多次获得全国电视纪录片一等奖、三项东北“金虎奖”,还曾获第七届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情设计奖,是“飞天奖”首届编剧单项奖与东北三省“金虎奖”连续三届优秀最佳编剧奖获得者。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时,被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评为“对中国电视剧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60位艺术家”(12位编剧之一)。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