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花非花雾非雾歌词完整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17 15:40:51

贞元十六年(800)二月,二十九岁的白居易终于进士及第,九月他回到符离家中。人生最为快意的三大喜事,他已经做到“金榜题名”,就只差“洞房花烛夜”了。在全家欢聚、庆贺成功之时,白居易正式向母亲提出了娶湘灵为妻的请求。然而,性格偏狭、固执的母亲,还是断然拒绝了。

白居易不得不外出为官去了,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符离,始终牵挂着湘灵。贞元二十年(804)春,白居易按照母亲吩咐,回符离搬家,全家迁往外地。此时,白居易三十三岁,湘灵已二十九岁。离别的时候终于来了,湘灵连夜为白居易赶制了一双“锦表绣为里”的绣花鞋,千针万线寄托着丝丝柔情蜜意,述说着阵阵相思哀愁。

白居易含泪为湘灵写下了《生离别》:“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年未三十生白发!”可怜白居易由于常年的辛苦忧虑,心力憔悴,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是满头白发。再见了,我的爱人,执手相看泪眼,两人悲伤的没有言语!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花非花雾非雾歌词完整(5)

(三)“围城”中不尽的思念

与湘灵离别后,白居易迟迟不谈婚恋,他似乎在以此作为对母亲的错误决定的抗议、惩罚。贵族青年白居易已经化身为标准的“剩男”,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罕见的,白居易痴情初恋,堪称“情圣”。元和三年(808),三十七岁的白居易在母亲以死相逼之下,被迫与同事杨虞卿的堂妹结了婚。然而他的心中始终为湘灵留有一席之地。在他此后的诗作中,依然时时闪现着湘灵的影子。

元和八年(813)二月白居易回到符离,准备迁出外祖母和小弟的灵柩。在这里,他最后一次见到了心上人湘灵。此时,白居易四十二岁,湘灵已经三十八岁,她依然坚守承诺,独身未嫁,苦苦盼望等候着情郎归来。白居易满怀愧疚,写下一首《逢旧》诗赠湘灵:“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别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时任左拾遗的白居易上表朝廷,主张严缉凶手,被朝廷权贵认为是专找麻烦、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人被指责:白居易的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他却高兴地写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甚至还有人说,白居易因为母亲反对他和湘灵的婚事,三十多岁都还不结婚,并且从此怀恨在心,狠毒地害死了自己的母亲。经过调查,白居易的母亲是因为疯病发作,坠井而亡。这些针对白居易的言论虽被证明为诽谤,但白居易却因此受到影响,被朝廷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花非花雾非雾歌词完整(6)

到了五十三岁那年,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在沿汴河乘船返回京城长安的途中,他特意在宿州埇桥码头下船,绕道去符离,希望探望湘灵。此时,湘灵早已离开符离,不知去向,魂牵梦绕的初恋情人不见踪影,留下的只是绵绵无绝期的“长恨歌”。这段长达三十五年之久的苦恋总算划上了句号。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州、泗县,与源于山东的泗水合流,并入淮河,是当时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面对奔腾的河水,白居易想起了第二故乡宿州符离的明月,想起了在那里曾经热恋的湘灵姑娘,他挥笔写下这首小词,多少相思,多少哀怨,都隐含在文字之间,让后人慢慢去欣赏、去回味。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花非花雾非雾歌词完整(7)

【作者简介】刘永,四川绵阳人,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时有诗文发表于报刊,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推荐: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