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中的童话:我们并非正常人
关于《格林童话》的故事,还没有说完。
《格林童话》第二版被删除的除了《孩子们玩屠宰场游戏的故事》还有三十三篇童话,那这三十三篇童话是不是因为过于残酷血腥呢?并不是。有一部分童话被删除,是因为它们带有过于浓郁的法国色彩。
更为直截了当的说话是,这部分童话虽经由格林兄弟整理,却法国人创造的——这其中也有不少名篇,比如《穿靴子的猫》《蓝胡子》《夜莺和盲蜥蜴》。德国与法国本为近邻,民间童话相互影响实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为什么格林兄弟会对有法国“血统”的童话讳莫如深呢?答案出在民族情结上。
十八世纪末,德国诞生了一位信奉民族主义的哲学家,名为赫尔德,他提出过一个经典而励志的观点:每个种族自身都有弥尔赛品质。这一论调对于不发达或是处于混乱时代的民族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对于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同样如此。于是,在其“重构德意志民族文化,再造日耳曼民族精神”的感召下,许多文学家开始有意收集德国民间童话,如穆索斯于1782年便出版了《德国人的民间童话》一书,那时格林兄弟还没有出生。1808年,另一位名叫格林的人还出版了《儿童的童话集》,格林兄弟还对此书不屑一顾。有了前辈们的压力,格林兄弟的任务显然更为艰巨:他们要保证童话的优质,同样还要保证童话纯正的“日耳曼血统”,这不禁让人感慨原来希特勒的“日耳曼情节”原来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在德国文学界扎根了。
于是当《格林童话》第一版誉谤纷纷的时候,格林兄弟便自然作出了删除法国童话的决定。然而,在这一波“排异反应”中却留下了一个幸存者,那便是《小红帽》,也正因为这个意外,欧洲童话中的暗黑色彩被揭开了更深的一幕。
《小红帽》在历史的流变中其版本衍生出一百余种,也堪称《格林童话》的代表作,然而它最初的版本却来源于法国佩罗童话里的《小红帽》。
佩罗童话可以视为法国版的《格林童话》,不过成书时间早了近一个世纪:1697年,年近古稀的夏尔·佩罗在巴黎出版了一本童话集,这便是后人口中的“佩罗童话”。之所用双引号而不是书名号,是因为佩罗童话并不是书名——正式的书名是《鹅妈妈的故事或寓有道德教训的往日的故事》。
当“鹅妈妈”三个字出现的时候,这部童话集的暗黑气质已经无法掩饰。
佩罗童话中的《小红帽》与一百年后《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大同小异,讲的都一个戴小红帽的女孩与大灰狼斗智斗勇的过程。出于时间上的先后以及情节上的传承,《格林童话》取材于佩罗童话当于异议,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小红帽》便是佩罗原创呢?
这倒也未必。与《格林童话》相似,佩罗童话也是佩罗收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之后的再创作,而在佩罗童话问世之前,欧洲便已经流传了一个情节上如出一辙的童话,叫《外婆的故事》。在故事中,坏人不是狼而是狼人,女孩也没有戴小红帽;狼人把女孩的外婆*死后引诱女孩吃了外婆的肉喝了外婆的血,最后骗女孩脱光了衣服钻到被窝里——虽然是为了更方便吞食,但其中亦不乏带有一丝色情的余味。
《外婆的故事》是否为佩罗童话中《小红帽》的原型尚有争议,不过类似于《小红帽》这样流传甚广的童话绝大多数出于民间的口耳相承而非文学创作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源于民间,童话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粗俚甚至低俗的色彩;因为经过文人加工,童话又得以形成特殊的定型从而在文学殿堂中获得一席之地,只是作为孩子们的床边故事,童话的确有着一个暗黑的源头——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事实。
童话外衣下的隐喻:这不会是一场梦
为什么说佩罗童话的书名《鹅妈妈的故事,或寓有道德教训的往日的故事》带有强烈的暗黑气质呢?这源于另一本书:《鹅妈妈童谣》。
鹅妈妈童谣最早的流传时间已不可考,一种观点是它源于一位法国作家在 1697 年写的故事集,之后由英国人收集汇编而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在十四世纪这些童谣便已经流行开来。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世界最早的《鹅妈妈童谣》——同时也是世界最早的儿歌集是由约翰于1791年在英国出版的,其中包含了52首诗。
如果说《格林童话》和佩罗童话只是童话中带有暗黑色彩,那鹅妈妈童谣中则有大量真正的暗黑童话。这些童谣包含着大量与死亡相关、孩子难以接受的内容,比如发疯的人、肢解的尸体、*了父母的孩子(或反之)……而其中部分童话甚至成为众多推理、惊悚文学的灵感源。
比如,《*死一只知更鸟》《主教*人事件》及《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则或多或少引用了《知更鸟之死》;《招魂:恩菲尔德吵闹鬼》中旋木八音盒里反复循环的正是《一个扭曲的男人》;而阿加莎的《无人生还》的情节更几乎可以称为以《十个小黑人》为蓝本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