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毕业后,1985年8月28日,我被分配到河北省栾城县职工子弟学校任教。“同学们好”“老师好”,随着站在讲台上一声老师和学生的问候,我的教师职业生涯开始了。这里,记叙我担任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学习的三件往事。
参观西柏坡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伟大领袖*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带领学生参观西柏坡接受红色教育,无疑对他们从小了解解放战争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四年级三个班主任商量决定,1987年4月3日,带领四年级全体学生参观西柏坡。我们从石家庄公交总公司租赁了4辆公交车接送师生。那一年,我20岁,学生10岁,我们班67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结果学生们都愿意去。我把这65名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8个人,每组设立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从早晨7点出发,9点半左右到达目的地。到达之后就开始列队参观,学生们兴奋极了,一个个像小麻雀似的叫叫喳喳、蹦蹦跳跳。先后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领袖故居、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防空洞等,每参观完一个点,我就让孩子们停下来,让组长清点本组人数,都齐全了。再进行下一个点。我那次参观,什么也顾不上看,心思全在学生们的安全上了。下午4点半,参观结束后,在离开西柏坡时,又把8个小组65名学生全部清点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后,我们返程回栾。
回到学校门口,天即将黑下来,我看着欢蹦乱跳了一天的学生们。我站在大巴车门口,让班干部和小组长最后一次清点完人数,我目送孩子们下车回家,还不断叮嘱他们,“那也不让跑,赶紧回家。”“老师再见。”同学们一个一个和我挥手告别,我回到学校单身宿舍休息。
当晚8点多钟,学生冯某的妈妈找到我说,“赵老师,我家孩子到现在还没有到家?”我回答说,“别着急,肯定丢不了。都回来了,一个也不少,我亲眼看见你家孩子下车来的。我们分头再去同学家找找吧。”之后,我就到这个学生家,问到那个学生家问,都没有,我也心急火燎的。10点左右,冯某的爸爸来到学校找我,说找到了,老师费心了。我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掉下来了。原来冯某家住东关,下车偏偏往西走,走到汽车站了,还找不到家,继续往北走,边走边哭,碰到一个赶毛驴车的好心老汉,问明情况后,让他坐上毛驴车送回到了东关家。
瞻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有了组织学生参观西柏坡的成功经验后,1988年4月4日,清明节,我们五年级三名班主任组织体学生,来到了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瞻仰了位于中山西路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大夫陵墓和白求恩及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拜谒了董振堂、赵博生、马本斋等革命烈士墓碑。回到学校后,还让学生写了作文,题目就叫《记清明节瞻仰烈士陵园》。
参观小裴村雷达站
小裴村雷达站位于栾城城郊,距离学校有6华里。1989年4月12日,我带领我们班学生到这里参观。因为这里属于军事重地,一般是不让其他人员进入的。我让学生在外面等侯,拿出学校开具的介绍信和证明信,向连长说明来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连长欣然同意,并陪同我们参观了雷达站。临别还和我们师生一块合影留念。在交谈中,我得知连长是江西人,是从革命老区走出来来的部队干部。
最近和一名学生微信聊天,谈起这些往事。她说,这几次参观学习印象都非常深刻,一直怀念了好多年。人生的经历,有时候真的只有一次,没有机会再去复制。和妻子谈起这些事,她说,你那时候胆子还不小啊,20来岁的小青年带着60多名10来岁的小孩子出门,万一出点啥事,那可
1987年4月3日,柏坡岭前师生合影。37年前黑白老照片,学生们说,太有收藏价值了。
不得了啊。我听了莞儿一笑,毕竟,那已经是过去式了。
(拙笔写心曲,笑行人生路,欢迎关注笑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