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
百年香港电影创作史的起点非1914年《庄子试妻》莫属。百多年来的港产片,一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经典的桥段、人物、台词和场景,构建也重构了人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影像记忆。同时也在社会思潮中不自觉地实现“变与不变”。
上世纪50年代后,一拨接一拨,当时被业界认为新浪潮的香港电影潮流,逐步发展成为华人引以为傲的港产片“黄金时代”。影像世界所阐述的港人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功夫与市井小人物,甚至不咸不淡的“港普”,曾在较长的时间里引领潮流风尚,为日常审美的庸常加了点调味品,生动鲜活,有趣可爱。
元宵节,与张国荣经典歌曲《风再起时》同名的年代人物传奇犯罪片上画。电影主要讲述磊乐(郭富城饰)与南江(梁朝伟饰)两位探长原本携手立规,却在权力争夺和利益分配的过程中兄弟反目的故事。
同题材的港产片或合资篇,达到两位数以上,《风再起时》延宕许久才上画,似乎在某种程度折射香港电影主创团队爱炒冷饭的某种偏好?
多元化的文化视角下,传了数千年的荆轲刺秦王故事,在莫言妙笔下生花,与北京人艺携手合作之下,重构了人性之下的全新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新编。该剧叫好又叫座。
炒冷饭,首先是要有现成的饭,然后才能加工。《风再起时》涉及的四大警探,是真实存在过的。如九龙城寨,鱼龙混杂的社团,昏暗不见天日的殖民统治,水生火热的百姓生活,一幕幕“非虚构”既是复盘,也是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现场。
“炒冷饭”是文艺领域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结果,是中国式现代化群众对精神世界追求的一个侧面。物质与精神双维度,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同构中国式现代化。
影像叙事围绕双雄展开。
心狠手辣、直接不兜圈子、目标必达的磊乐;有文化会讲英文、翩翩君子风度、内敛有谋略的南江。俩人性格南辕北辙,一动一静,在大时代背景下,因缘际会,相互有了默契,某种意义上存在着并相互成就。
出身草根,用别人的命换了自己命的磊乐,竭尽全力、机关算尽才“*出一条血路”。影片叙事中不能不说遗憾,交代过于简单,探长高位来得轻巧,磊乐的功成名就,不费吹灰之力,摘了妻子和南江辛勤耕耘的现成桃子。
南江内敛含蓄,不趾高气扬,飞扬跋扈,低调沉稳的作派,非常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更符合广大女性观众对男性的理想期待。
若阅片量稍大的观众,一旦对《花样年华》有印象,难免会对该影片中的“伟仔”或多或少失望。神韵英姿的衰退如果仅仅是身体机能、生理因素,无法过于苛刻,但今天“伟叔”缺少精神向度的追求,而导致眼里“没有光”,则无法直抵观众心灵,或这只能是个猜想和无解的数学题。
港片的枪战、火拼、血腥且人性多层次丰富的场面,不值得赘述。该片一女二男谈“琴”说爱的叙事场景,风格中西杂糅,主创团队颇有创意有想法。
二男是枭雄,一女是淑女。苗条淑女,君子好逑。南江弹钢琴,磊乐大秀舞姿。弹得悦耳不如跳得出彩,磊乐的性格特色直接了当再次重复凸显,多次重复就是强调。南江败下阵,在意料之中,临了他嘴角的单边上扬,意味深长。
当双雄矛盾加剧,生死决绝时,南江办公室电话铃声不断,但南江忙于练舞,丝毫不把工作当回事,不管来电的是何人、何事。双雄决斗,在乎一日之长短,关键时刻的技不如人,成为终身为之遗憾的奋斗目标。南江性格中的坚毅、不懈、不服输、暗中较劲的本性,暴露无遗。
跳舞出道的郭富城舞姿卓越,并不出人意料。但演员出身的梁朝伟,并不灵活、短拙的十指弹钢琴,给观众一些惊喜。由影像可见,梁朝伟是真弹,不是摆拍或后期对手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是双雄争霸的生死场。
麻将桌上,突然间磊乐一甩手给了南江一记耳光,南江的眼镜随即落地。磊乐在用江湖快意恩仇、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在提醒对方注意,认清谁是真正的老大。南江通过揭穿下家的故意“喂牌”,巧妙地化解危机和矛盾。
当双雄矛盾到了不可调解,磊乐妻子私下找到南江,愿意牺牲自己化解矛盾时,南江一句“穿上衣服”,无论在何年代,总有人性的光辉闪耀着人心。
话不多的南江,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立体有光。与之对比的磊乐,是本片的第一男主角,遇到舞女小燕时,勾起青年时代的痛苦记忆,随着影像叙事的深入推进,仿佛一切讲述是在完成个人的自我救赎。过程结束,救赎实现,观众的共情却未能同步,磊乐这一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始终未能达到丰满立体多元,不尽如人意。
南江晚年是在泰国度过的。长桌一隅,南江的独白有画蛇添足的多余嫌疑。若能换另一种方式表述,如镜头语言去表现,让观众体味个中的五味杂陈,领悟人生多样的境况和遭遇,或许更有深邃朦胧的蒙太奇效果。
百多年来,香港电影人,一直在孜孜不倦积极探索,用光影的艺术,试图构建本土特色的“光辉岁月”梦境。香港电影发展史是中国近现代电影发展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年后的今天,香港电影人北上,颇具有文化意义上的寻根。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现象,也为20多年来,潜心关注、专研港澳台电影发展史的专家学者,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亚洲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人张燕女士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提供非单向度的研究视角。
如影片《中国合伙人》中,导演陈可辛将《国际歌》融入影片中;又如红色经典题材谍战片《听风者》中,麦兆辉与庄文强将中国共产党在隐蔽战线中默默无私奉献的地下党员形象刻画近乎神超越人;再如,将特殊年代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拍成电影,惊心动魄,好看出戏,在年轻一代观众中地位超然,刷新认知和感受。
起风了。止不住的是观众的内心汹涌澎拜。
《风再起时》注重娱乐性同时,也不乏艺术性,尽管有些刻意和模仿的痕迹,但诚意从未缺席。主创团队对着一盘冷饭,另辟蹊径,献上头啖汤的味道,经典怀旧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刘妍,青年作家、评论家,入选全国首批文艺领军人才研修计划,中国新文艺群体评论委员会首批专家委员,2021年“西湖论坛”主旨主题演讲嘉宾,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结集出版已发表的散文集《花城印记》《花城味道》系列等。剧本《如影随形》入选第二届广东省优秀电影剧本奖,《钟南山逆行的72小时》入选全国2020年年度文选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