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高考图片,高考场面图片教室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19 15:50:05

2020年高考已经来临,但围绕这一国考的气氛早就开始升温。虽然新冠疫情使得高考时间较往年推迟了一月,但政府保障考试的方方面面安排让人温暖与安心。

2013年发行的《全城高考》这部反映高考的励志影片,再现了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一个高三班级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看后让人思绪万千。

全城高考图片,高考场面图片教室(1)

图片来自电影《全城高考》

自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至今,高考承载了一代代人的梦想与追求,改变了多少学子的命运。

高考是一个青春的记忆

青春,是追求路上烙在心底的岁月印迹,时不时让人回味。

影片中,四个主人公来自不同的家庭,因而他们的青春底色不尽相同。

贺帆是个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代表,理想是能够通过高考走出家乡。他学习成绩优异,经历父亲被奸商所骗,自己高考路上遭遇车祸,但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高考。

林叶来自条件较为优越的家庭,但偶然发现的父母离婚变故,让她情绪滑到极点。母亲全身心地陪她备考,父亲在外地也时常关心,加上大家的呵护,最后走出了心理阴影。

任雪是别人眼中的富二代,父亲是成功企业家,继母对自己也十分关爱。父亲希望她出国留学,她想报考北大中文系,在不断升级的矛盾冲突中离家出走,最后在范一本的劝说下,重新回到了学校。

秦鹏是一个怪才,有文学造诣但个性倔强张扬。范老师想方设法纠正了他的野性,使他心悦诚服地听话上课,虽然最后高考无结果,但已经和北京的一家出版机构成功签约,提前一步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旅。

贯穿全剧的主线是班主任范一本,只要学生遇到问题,他都会及时出现,千方百计帮学生解决难题。他是严师,也是慈母,更是兄长,心中时刻装着学生,为他们着想。

他是千千万万为人师者的代表。

青春的幼苗需要呵护,老师就是阳光与雨露。

我是1985年参加高考的。那个年代,虽然没有现在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优越,但求学的时光依然令人记忆犹新。

那时的思想是纯洁的。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打开世界的大门除了课本,就是图书馆。

我是从乡镇初中上的县城一中。第一次到图书馆,感觉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没见过这么多书。看到《当代》《十月》杂志,读了其中几篇小学,最深的感觉是原来世界这么美好,生活如此丰富,也由此带给自己无限的憧憬。

对一切美好的渴望,成了学习无尽的动力

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到心无旁骛,很少有早恋、逃学、打架的事。大家普遍觉得,一中的学生应该有素质,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

那时对异性的好感也仅止步于好感,多看一眼都会脸红。好多班级男女同学是不讲话的,除非必须一般不会有什么交流。

那时的老师很负责,大家对老师的学习要求一般是不打折扣的。

那时的情感是真诚的。同学间学习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照顾,虽然也有吵闹,便没有任何芥蒂。

我经常嗓子发炎,有一次实在坚持不住了,同学骑自行车带我到县医院,医生一检查,说扁桃体发炎,摘了吧。我说那就摘了吧,前后不到十分钟。

从医院出来,已经将近下午六点。他带我到回学校路边的小吃店,要了一份饺子,两人没有吃完,就到外面买了一本《读者》杂志,将封面取下,把剩下的饺子包上,杂志带回继续看。知道我爱抽烟,又花6毛钱买了一包当时家乡比较好的香烟给我。

这一趟,共花了他将近5元钱。要知道,那时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是10元钱。

现在每每想起,都是一种感动,也成为维系我们友谊至今的见证。

那时的心态是自信的。虽说整个高中,压力也不小,但当时颇有些少年不知愁滋味。

主要是学校提供了一个清净向上的环境,老师比着教,学生比着学,在这样一个良性的求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了一个轻松的心理。

与影片中的范老师一样,当时老师及时的鼓励与关爱,也感觉没有现在学生这么心理重负。教我们物理课的连老师是个女老师,是天津知青留下来任教的,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这个成绩高考没问题。对成绩好的这样说,对成绩中等的也这样说,时间久了大家觉得可能确实没问题吧。

这就是精神的激励。

实际上,回过头来想想也后怕。如果真考不上学怎么办?当时也没想这么多,跟着老师的节奏与进度走就是了。

高考是一次人生的体验

全城高考图片,高考场面图片教室(2)

有人说,没有备战、参加过高考的人生是有缺憾的。

这是因为,所有的寒窗苦读,努力与积累,就是为了破茧成蝶。而高考,就是迎接新生命的一朝分娩,痛楚与欢愉并存。

这种体验就是追求目标中的曲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影片中的四位主人公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起码基本的生活衣食无忧,有的甚至到了富人阶层。

三十多年前的高考路上,却是截然不同,没有亲身经历过不会有体验,有时现在讲给我的孩子,他根本无法理解。

生活之苦。高中三年,生活的艰苦超出你的想象,但当时从没觉得。

那时上学住校,先要到当地粮库将粮食转化为粮票,带回学校买饭票。一周生活费不到1元5角,一个月全部生活费有10元就够了。

当时的伙食是,主食大多是玉米面窝头、小米饭,有二至天有馒头和大米。副食基本很少看到肉,主菜大白菜、萝卜、土豆。

有人看见,食堂师傅将一麻袋的干萝卜条直接倒入锅里,撒把盐,煮熟就摆到了打饭窗口。

这就不难理解,经常我们吃完饭,饭盒底下是一层泥。

上晚自习时,经常有推车小贩卖进来,一条大麻花才8分钱,实在饿得顶不住了,一周能买个一二次,再多就奢侈不起了。

宿舍是10张高低床住20人的大平房,每到冬天在屋里洗漱,走在脚下都是水。

即使到现在,有时同学聚会,都会对其中的细节记得一清二楚。也互相调侃,那种苦我们都能吃,还有什么吃不了的苦。这也是一种心灵的历练。

也确实如此,正是由于艰苦生活的磨练,好多同学大学毕业后,在各自岗位干得都很出色,也做出了成绩。

对我们这个地域与中学出来的人,大家公认是人朴实、能吃苦。这与中学的经历不无关系。

学习之累。那时,不需要老师督促,学习是自觉的,互相比着学。住县城附近的同学,一周回一次家,取些生活用品。我们这些离家远的,基本一学期放假回家一次,期间没有特殊情况一般是不回家的,因为乘车也要花车费。

每天除正常上课,晚上是晚自习。学校到晚上10点就熄灯了,每个同学用墨水瓶自制一个煤油灯,熄灯后再点灯学习。教室的窗台上,总是摆着一排煤油灯。每到晚上,油灯闪烁,照亮着一张张青涩而坚定的脸,每每回到宿舍睡觉,一摸鼻孔都是黑乎乎的,大家反而习惯了。

基本上按时熄灯休息的学生很少,都要加班到11点左右,有的到凌晨1点多。第二天早上6点多又要起床,到教室上早自习。

好多女同学也是起床就到教室,头不梳脸不洗,抱着英语书就开始朗读背诵,大家也没觉得什么,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高中三年,虽然学习节奏很快,但也过得充实。

拼搏的人生总是快乐的,现在回想也是一种自豪。

进步之乐。如果说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就是每每弄懂了一个问题,考试成绩有提升了,就开心的不得了。

我高中阶段最自豪的是英语学习。初中三年,英语基本没学过,中考英语占30分,我只考了3.8分。

到高中后,老师说英语是大科,考大学必须要学好英语。

我前两年是自学先补初中三年的课程,同时学习高中的课程。我对单词从来不死背,每天早自习读二遍就朗读,基本上大部分的课文都能背下来。

我自己订了一份山西临汾编的《英语》报,认真摘抄背记,把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点都在这里完善了,高中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专攻英语上。

三年下来,英语成绩在年级也能数得上,高考考试成绩93.5分,与一个快班同学并列当年县一中第一。

这也是我唯一值得荣光的记忆。

高考是一种懵懂的启航

全城高考图片,高考场面图片教室(3)

说懵懂,是因为当时都明确要考上大学,但考个什么学校,学个什么专业,根本没想过,也没有底,更没有什么个人的规划设计。

那时家长对学生也没有过多要求,父母没从上过学,每次回家就一句话,好好学,东西装进自己脑子里是真本事,谁也偷不走。

现在想想,这也是一种最简单的要求与激励吧。

那时高考录取有三个层次,本科、大专、中专。同学中没有谁能确定具体的理想,如果说想当设计师、科学家、医生、警察等,那是天方夜谈。因为,不知道高考能考多少分,只能够什么分走什么学校。

用现在话讲有定位没目标。定位,就是都想考上大学,跳离农门,吃上商品粮,远离回家种地的日子。因为,当时的大专院校国家还包分配,只要考上了,就是国家的人。

像影片中任雪能够选择报考北大,秦鹏做签约撰稿人,这在我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我们就是贺帆们。

我当时的目标理想是,能考上中专就行;中专毕业,能到县城商场当个售货员就好。与同学交流,我立下这个愿望的理由是,不管刮风下雨,在商场里卖货多幸福呀。

也不能怪当时的短视,实在是不愿再回到祖辈生活的轨迹。记得一年放暑假,与家人一起到地里干活。大夏天蹲在谷子地里锄草,腰酸背痛,满身大汗。就与父亲讲,再难也得考上学,这活不是人*。父亲说,你有这个心就好,只要上了大学,就不用干这些活了。

这可能就是当年初心,最大的奋斗动力。

不高尚,但真实。

高考成绩下来时,我正与父亲在地里干活。本村大舅在镇上工作,打电话问清了,舅妈一路跑着到田头,告诉我考了470分,本科没问题。

记得当时我也没有感到多高兴,可能感觉自己能考这么多分吧。后来走了一所提前录取的院校,到通知书来,还不知道这个学校就在本地区。当时家人一听院校名字,还疑虑该不是个中专吧,反复打听了才知道确实是本科,一家人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回想当年走过的高考之路,可谓感慨万千。

1985年,全国参加高考学生176万,录取率是35.23%。一个农村孩子,能够从千军万马中冲出来,跃上另一个人生平台,也算得上成功。

仔细想想,有不无遗憾。如果当时学得再认真一些,扎实一些,可能成绩会更好;如果当时多涉略些知识,开阔一下眼界,自己的认知能力会更高一点;如果当时注重一下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后自身的理性思维与适应性会更强些,等等。

一切没有如果,这也许是青春的遗憾。

高考是当今比较公平进阶之路,但也不是唯一。

无论是哪个年代,都会有不少学生无缘走进大学校门。

现时代,人生的选择有很多,实现的路径也不少。只要用心专注地做有意义的事,最终都能走向成功。

7月8日,就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

每一个考生身后,都承载着多个家庭的牵挂,集聚着无数亲友的期盼。

今天的考生,就是明天国家的栋梁。

祝所有的考生都能正常发挥,所有的考生都能如心所愿。

来源:山哥书影视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