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
清朝源自女真族,祖上发源地也在关东地带。
覆灭明朝以后,为了加强满汉之间的交流,但这仅仅是表面上,当时满族最为尊贵,蒙古族次之,汉族处于最底层。
为了维护清朝的民族制度,保障等级。严禁汉人进入到满族的故土,其实主要是怕风水术士破坏龙脉。
由于和蒙古族的世代交好,所以清朝的防范对象和明朝有了显著的变化汉人作为当时食物链低端的群体。在那个时代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康熙
自康熙时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漫长的二百余年中,清朝政府一直对山海关外实行封禁政策,山海关作为“天下第一关”的美称,这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更重要的是深层次种族的制度的狭隘。
山海关这个极其重要的关隘,关外是辽吉黑作为清朝的政治发源地和经济“特区”,自然有着超乎寻常的地位。
即使在灾年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时候这项政策一直没有取消。
连最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障的时候,百姓的活路只能铤而走险。
冒着当时*头的风险远走关外,这也能很好的解释“闯”这个字的由来,在地理位置上山东无论是水路和汉路都和关东十分接近,理所当然山东逃荒农民便成了“闯关东”的主流人群。
闯关东中朱开山扮演者
关东外的土地上地广人稀,并且最为肥沃的黑土地是庄稼生存最好的土壤。
背井离乡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当时关东一带的开发并没有多少,大部分都是森林和荒地。
需要克服种种困难,走水路的漂洋过海,走陆路的跋山涉水,还要无时无刻的担心猛兽和土匪的双重麻烦。
饥饿加上长途跋涉,这一路上死的人可想而知。
随着后期沙俄的崛起,清朝的大本营地广人稀的形势完全无法防范外敌。
只能打开这一禁令,此时除了山东外其它地区的人们纷纷涌入关东。
只要你有能力,在关东可谓是大有可为。无论是渔林牧农。只要你肯吃苦,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而且关外也大都属于北方,也很少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饮食和文化都是无比接近山东,这更加促进了迁徙的热潮。
而这原本的基础,更多的意义是为了求食。这个最原本的需求支撑老百姓的求生意志。
这些在历史长河当中无比悲哀的流民没有考虑到清政府的阴险嘴脸,也似乎忽略了行程当中的所有尊严和脸面。
说到底,就是为了讨一口吃的,至于其它的,他们没有精力考虑那么多。
有人曾经说过淹水没死的人就不会再被淹死,谁曾听说过饿过没死的人不会被饿死呢?
流民当然知道这个道理,自尊和脸面是要实力去支撑的。本就一无所有的来,能靠的只能是这一把子力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