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无人不知的德川家康,与其比肩并列的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以其铁腕野心勃勃欲一统日本却壮志未酬的枭雄霸主形象深植人心、而丰臣秀吉一向以出身卑微的一介平民凭借其出色的外交与军事长才跃升为天下人、反映战国精神色彩的代表人物。
相形之下,“杜鹃不啼就等它啼”之不擅战事懦弱的历史形象。
洽正反映周旋于信长和秀吉这些比他更耀眼的战国巨星之间,德川家康在荧幕上存在感稀缺的影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葵德川三代》向来被各界视为刻画德川家康最为立体成功的一部作品,实则该剧以1600年关原之战为故事起点,对家康早年至中年的如何成长为割据一方的霸主,并未有完整翔实的人格养成的刻画。
《怎么办家康》恰巧补足此一大河史上的叙事真空。
德川家康活在奉下克上为圭臬的战国,究竟凭恃何种治军理念或人生观,完成了从小国领主松平氏向德川氏权力霸权的崛起?又究竟具备何种人格魅力,令他终结了颓唐动荡了近140年的乱世,开创并奠定尔后延续了近300年的承平幕府的文治武功?历史上的功过评价,编剧古泽良太持平公允地提出了自身的诠释。
揆诸实际,战国时代不断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战乱。
豪族兼并绵延不绝、因为在战国时代中,战国大名依赖家臣们的效力扩张势力,彼时旧秩序崩溃,乱世中的民众和武士莫不亟欲建立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