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柏寒
然而生活的磨难也掩盖不住柏寒的艺术才华,中学期间,柏寒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在《红灯记》里唱过“李铁梅”。
父亲走后,柏寒没有再上学,而是早早出来养活自己。1971年,北京市供电局文艺队排演京剧《红灯记》,要招一位演“李铁梅”的小演员。
供电局的负责人找到学校,老师向对方推荐了柏寒。于是柏寒幸运地成为北京市供电局的一名工人,她的主要工作是做车工,后来又修电表,工作之余在单位的文艺队表演节目。
柏寒的身材、气质、表演才华都很出众,那时经常有部队文工团来单位招生,柏寒每次都考上了,但政审时被卡了下来。
此后几年里,柏寒先后25次考过专业文艺团体,都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没有被录取。
柏寒、赵明明《女人不是月亮》剧照
1979年,柏寒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这年春天,国家实验话剧院公开招演员,当时报考的多达6000多人,最终只能录取24人。
考试时,柏寒自己创作了一个小品叫《归来》:讲的是父亲从农村回城,她和母亲站在胡同口接父亲的场景。
这个小品就是柏寒与父母一家三口的真实故事,演着演着她流泪了,3位主考老师也被柏寒的表演感动哭了。于是柏寒顺利地被录取了。
因命运坎坷,柏寒带着一丝忧郁气质,单位便将她当悲剧演员来培养。一旦排演哭戏,撕心裂肺的戏,就让柏寒来演。
两年后,团里找不到喜剧女演员,又让柏寒演喜剧,这大大拓宽了柏寒的戏路。
柏寒
她在单位主演的《桃花扇》《战红袍》《于无声处》等话剧,引起巨大的反响,柏寒也成长为国家实验话剧院的当家花旦。
02柏寒自小孤苦,特别渴望家庭的温暖。1981年,26岁的柏寒早早结婚了,丈夫是圈外人,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上班。
同年12月,儿子韩青降生。柏寒本想在家庭中找到温暖,然而因为性格不合,加上生活琐事的拖累,柏寒与丈夫磕磕绊绊,感受不到幸福。
柏寒与儿子韩青
两人捆绑在一起,对彼此都是伤害。然而,柏寒不忍心让儿子小小年纪就生活在单亲家庭,她忍痛维持婚姻。
1989年,韩青8岁时,柏寒辞去了妻子的职务,带着儿子独自生活。那时她每月工资不到100元,在单位演话剧、接拍影视剧也没有片酬。
每月领了工资,柏寒分别将钱装进4个信封里,以应付家里的水电、伙食、儿子的教育费用,她每月还要存10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