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环境严酷,工作劳累且脏乱,但在团队的力量感召下,陈桂林从未感到无助和迷茫。
和工友们在一起不仅能相互扶持,更能从互帮互助中感受到集体主义的力量。午休时分,陈桂林便会拿出二胡,和几个音乐爱好者在工厂小院里演奏一曲。
其他工友们也会三五成群地围过来,或吹口哨、或拍手打拍子,场面热闹非凡。
他们那时候就是这样朝气蓬勃,热血沸腾,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去开垦世界。尽管工厂的生活条件艰苦,但是集体主义的理念已经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了他们前行的强大动力。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集体的力量,什么是奋斗的青春。
一切恍若白驹过隙,虚无缥缈。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陈桂林所在的钢铁厂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他和大多数的老同事们不得不分道扬镳,下岗在家。
多年的付出无疾而终,陈桂林内心无比痛苦。在他熟悉并熟练掌握着无数次钢水浇注工艺的时候,他却成为了社会上被遗忘的一员。在他感到一蹶不振时,女儿小元的音乐天赋被音乐老师肯定,女儿如果能及时学习钢琴,前途将不可估量。
对一个贫穷的下岗工人来说,支付昂贵的学费买一架钢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然而,当陈桂林看到女儿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时,他下定决心,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他一定要为女儿实现她的音乐梦想。
从小就深爱音乐的他,怎么能让这份热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逝呢?
于是,陈桂林开始了一段疯狂而可笑的生活。他试图用自己唯一会的手艺,在一块木板上精心绘制一架钢琴的形状,以此表达他对小元的爱,却最终无济于事。
他也曾设法“偷”来一架旧钢琴,但在运输过程中不慎将它砸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