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说到底,因为这是当下的潮流。
要知道第一季横空出世的时候,还是2019年。
而第二季播出时,已经是2024年。
这过去的五年,不仅有创作者的积累,观众的成长,更有着整个大环境剧烈变化。
有些甚至是天翻地覆的。
Sir只回望一下过去:
2019年前后的剧集作品,是鬼吹灯系列开始起飞的《怒晴湘西》,是肖战王一博出名的《陈情令》,是马伯庸崛起标志之一的《长安十二时辰》,以及在b站影视区当瑰宝的《知否》,还有《都挺好》《小欢喜》等等……
类型丰富。
而到了2024年?
楼起楼塌,过眼云烟。
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更激烈的冲突,更直接的反转,癫狂的符合短视频传播的人设和片段,如今都成了创作标配。
甚至像王妈那种怒喷癫公癫婆的解构都已经大行其道。
而在这样的前提下。
本身就具备癫狂基因的《庆余年》(比如范闲抗狙)如何能幸免?
于是。
这种靠着人设拉起来的强冲突情节,便很理所当然地成了《庆余年2》的主要看点。
也成了它出圈的助推力。
只是,我们同时也知道,这样的“发癫”情节,对严肃性本身就是一种消解。
当人们只记得角色的肆意张狂。
作为观众,又如何沉得下心来,去细究每一个动作背后的深意?
毕竟在表演的面具下。
那些严肃的表达,总会让人怀疑那是故作正经。
而收视爆红、话题霸屏之下。
那些传统的观众,也就渐渐地失去了。
所以啊。
不是编剧不努力,而是当观众和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所有对《庆余年》的期待,自然,最终都会变成争吵。
那些初心,也都成了南辕北辙。
而这。
其实不止是《庆余年》,更是很多当下的创作者,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说到这里,Sir想起了一个不值一提的观察。
还记得第一季上星(意味着面向更广大受众圈层)的时候,是2020年1月30日。
现在想想。
或许在那个时间节点上,我们看到小范大人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