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迁就和责任,是婚姻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要摒弃完美主义的天真想法,不可太挑剔,不可太较真,我们心中要明白,我们是夫妻,不是克隆人,也不是陌生人,有问题要及时沟通,不要等到覆水难收。如果我们不切实际地要求太高,我们一次次的失望就会积攒成绝望,火热的爱心就会降到冰点。其实夫妻之间没有性格不合,只有理解和包容不够。只有在双方的委身和迁就过程中,双方才会重新审视,重新调整,进而磨合到位,共建和谐,增进恩爱。
夫妻之间免不了有争吵,总有意见不统一的地方,但争吵一定要有底线。不要动不动就触碰底线,如果为了一些小事情“大打出手”“上纲上线”“化友为敌”“变情为仇”,就太不理智和明智了。比如,以下情况是很伤感情的:骂对方没出息,骂对方的家人,动不动翻旧账揭伤疤,动不动就回娘家,动不动就提出离婚,动不动长期冷战。碰到问题,产生矛盾,一定要冷静权衡自己行为的破坏性和严重后果,不要不负责任和不计后果,因为任何不负责任的行为伤害的可能不止一个人。另外,如果试图改变对方,一定要量力而行因势而定,不可强求。一定要明白夫妻之间是交集的关系,不是全集,也不可能是全集。要尽量避免让父母参与家庭纷争,一旦参与,矛盾往往就会扩大和蔓延,最终不可收拾。
总之,夫妻之间需要迁就和包容。那么,靠什么促成迁就和包容呢?靠初心和责任,靠婚德和人品。尤其是初心,最为重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般认为是从《华严经》中概括出来的,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婚姻的初心,可以追溯到恋爱当初。
想当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想当初,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想当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想当初,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想当初,这一拜,三生有缘遇知音,桃花含笑映烛台……
婚姻路上,难免遇到危机。比如史上最为恩爱的司马相如卓文君,当他们终成眷属回到成都后,汉武帝突然下诏来召,相如不得不与文君依依暂别进京入仕。流年似水,五年离别,文君在朝思暮想中盼望着丈夫的家书。万没料到后来得到的却是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原来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无意”或“无忆”。
文君毕竟是文君,并没有方寸大乱,而是冷静睿智,也使用数字回了一封信《两地书》,全文如下:“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里,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间,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长安。
是的,人生之事,难以预料,谁都不敢保证100%不出乱子。出了乱子,如果在可控范围,一定要理智把控,妥善处理。正如冷静睿智的卓文君,“不信东风唤不回”,因为夫妻的基础还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了就是好同志嘛!如果当初卓文君闻知丈夫有变,一顿臭骂,愤然绝交,那就没有历史上的“千古佳话”了。所以,美好的婚姻是精心培植出来的,是迁就包容出来的,是靠责任和婚德维系出来的,夫妻是扯不断的藕丝,是打不散的冤家。夫妻之间朝夕相处,的确会存在“审美疲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回望“初心”,恢复“美好记忆”。
再有,这个社会太喧嚣,婚姻之树欲静,而燥热之风不止,这就要求我们有过硬的定力。这还不够,社会的空气是比较污浊的,会时时侵蚀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蒙锈了,要时时除锈;我们的内心疲劳了,要喝点“兴奋剂”;我们的内心沉睡了,要及时“唤醒”和“激活”。并且,这些工作要时时做,不要偷懒,不要累积。这样,时时保持我们的“初心”,我们才不会被“异化”。
愿婚姻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