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是什么?”
“青春”
不是因为小景深下少年唇角那细碎的绒毛,也不是因为早恋有多难忘学习有多好,更不是因为被固化过的那些青春里的嘶吼,而是因为最迅疾汹涌独一无二的这场成长。
《狗十三》拆开来看,便是十三岁女孩和狗的故事。
它获得了第六十四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最佳影片奖,导演曹保平擅长偏现实主义的电影,《李米的猜想》和《光荣的愤怒》都取材于社会新闻。
这部电影的剧本由80后焦华静创作,她在其中融入了很多自己的亲身经历,然后通过那样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普通女孩李玩把所有人成长的那阵痛描摹出来。
曹保平导演接受访问时说:“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女孩成长的电影,也可以理解为长大成人必经的艰难岁月。”
女主角李玩由五年前还没有陷入“胡辣汤”事件的张雪迎扮演,稚嫩而单纯,倔强又独立。
她像一个被父亲过早抛入成人世界的小孩,成人世界有偏见、有自私、有虚伪残忍、有自以为是,处处都是她孤立无援,痛苦迷茫的影子,于是她只能被迫把自己罩进大大的玻璃罩子,里边有一只叫做爱因斯坦的狗狗陪伴她。
有时候她也会觉得星光不那么黯淡,报英语班也可以。
但是后来爱因斯坦还是被弄丢了,这是大人教会她的第一件事。
她被欺骗,被打,又被哄,她学会了沉默和妥协,学会接受继母的谎言,假装第二只狗就是最初的那只爱因斯坦,然后大人说她懂事了。
李玩问高放,“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高放没有回答。
我想我们也无法回答,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太广泛抽象令人沉重的词语,我们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大人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我们都可悲的在看这部电影时拥有共鸣。
可悲的完美理解当第二只爱因斯坦被全家送到狗肉馆时李玩的嚎啕大哭里藏了多少眼泪表达不出来的绝望,当饭局上李玩夹起那块狗肉说“谢谢叔叔”时心里荒芜着寸草不生的静谧。
看过这部电影后,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当年郭敬明写的残酷青春那么受人追捧,除去那些被华丽夸张包裹的辞藻,他笔下的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有着可以引起我们共鸣的忧伤。
豆瓣里很多人说,“如果没有共鸣,你知不知道你有多幸运”,在李玩犹豫着咽下面前的狗肉时,她终于成功的变成了大人们最喜欢的样子。
而一路走过来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那些少年情怀,酒杯里梦和信仰碎掉的声音,在成长岁月里碎的缓慢而细腻,
电影内容一帧帧的过于真实,勾起我们太多共鸣和回忆,但李玩最终还是和自己和解着长大,我们也早就过了那个不被理解的年纪,所以长大后的我们现在不是早就应该伸出手抱抱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