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当时的春晚导演组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般来说,这样大的晚会,结束曲一般都是激昂而催人奋进的。这样的作曲真的合适吗?
被找来的李谷一当时表态:“现在这只是一张纸,要想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就必须让他立体。”
立体就是录出来,其实,看到这样的词曲,作为歌唱家的李谷一内心喜悦万分。这是多么棒的词曲啊,我一定要唱好它。
两天之后,导演打来电话告诉李谷一,通过了。
二战时,在饱受苦难的苏联士兵中,传唱最多,最能鼓舞士气的歌不是国歌,而是温暖的《喀秋莎》。
情感,是这首歌的核心表达,也是李谷一将这首歌唱为经典的秘密所在。
李谷一开始歌唱前的歌词朗诵是提前录好的,是黄一鹤导演的特别安排,他还担心在这样的舞台上推出新歌会有接受的难度。
可后来,它成为了一个象征。春晚的象征。
青山在,人未老。
“青山在,但人是会老的”,李谷一说,“不老的是民族精神,名族文化的传承,我老了,但是看到后继有人,我非常高兴。《难忘今宵》表达的,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刻,所有华人的团结和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