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成和何冰也很有渊源。1993年,何冰的第一部电影《英雄劫》,他和姜武、柳云龙演三兄弟,刘家成就是武戏导演。彼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之后有一部电视剧,双方擦肩而过。
到了《傻柱》这里,在弄剧本当中,刘加成有意无意就往何冰的形象上靠。还跟何冰逗闷子说:这就是给你写的一个剧本。
因为总有不同的市场反馈,所以总有人推荐这样那样的演员。见了很多人以后,剧组最后还是决定用何冰。刘家成把意向一说,又是一拍即合,十分钟之内就把合同签了。
刘家成说,"我这个制片人不是虚的,所有的条件在这十分钟之内谈妥。两个北京人在一起聊合同太简单了,就差不多伸袖口,动动手指头,就完成了。”
刘家成敢于坚持地域风格,也是因为他手握出色的剧本。《傻柱》的剧本写了三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倒回去重来的过程。刘家成和王之理的配合十分默契,他有意见就直接说。王之理有的照单全收,有的接上导演的理解,再做进一步的提升。
两人都觉得作品是自己的孩子,有点儿争执也正常。刘家成认为,编剧就像母亲一样,把孩子生出来;导演就像教师一样,把孩子培养成材。他说,“有很多人说导演参与了剧本,也挂一个编剧的名,我从来不,那是人家的东西。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就好。”
左起:刘家成、王之理、毕彦君、李光复、沈丹萍
王之理的一稿剧本出来,刘家成就敢建组了。建组的同时,他会把关于一稿所有的意见给到编剧。导演筹备,编剧修改,剧本再过一遍就开机了。一旦剧本成型,他们就不在现场改了。在拍摄《正阳门下小女人》时,女主角蒋雯丽说,“原来我的戏好多都得调整台词,这个戏我一句话都没法动。”
《傻柱》的拍摄过程中,何冰有一些即兴发挥的东西,丰富细节,锦上添花。刘家成从来不拒绝,只要好就用。不过他也强调职能分工:“你有一个想法,讲给我听,我会如实告诉你好不好。没有剧本好,一定按照原剧本来。如果真的好,你捎上1我们还能给你加2,戏就给推上去了。”
因为时代的天翻地覆,老北京的街道和院落消失殆尽,《情满四合院》基本上在棚里搭景拍摄。刘家成拍剧从不分组,但讲究工作效率。这套灯光一开,就是白天的戏。换一套灯光,就是晚上的戏。每天整点开机,到点儿就收,不拍大夜。大家都是跑着干活儿,46集的戏在90天之内拍完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前期做剧本时间比较长,刘家成有一些周期上的压力。回过头来看,他说,“局部还是能看到一些不足。如果当时拍得再慢一些,化服道、灯光、后期多加修饰一些,会更好。”这就涉及到既当导演,又当制片人,如何平衡的问题。
一般来说,导演负责艺术,是花钱的。制片人负责周期,是管钱的。两者之间总还是有些矛盾的。制片人刘家成感觉到了成本压力,驱动导演刘家成加快进度,完成了拍摄。这似乎暴露了导演兼制片人不利于创作的一面。但其实问题还有另外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