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清《呼喊》,2006年。
所以,电影中的女性怨灵,多数由美女扮演。但是,仅仅由美女扮演,是不可能完成贞子身份的漂白的,使她成为一个光天化日之下的亲民偶像的,有两个要素,一是时间,二是复制。
《午夜凶铃》电影问世,创造票房奇迹,美版随后跟进,然后是3D版《午夜凶铃》,这个过程,用掉了十四年,十四年时间,加上她本身那种利于传播的特质——白裙黑发的形象,由暗夜大海和深井围绕的身世,以及从电视机中爬出这个令人难忘的刹那,贞子获得了无限复制的可能,从一个令人恐惧的邪异形象,渐渐变得令人熟悉。她成为典故,成为话语,形容一个女人着装不够得体,可以说她像“贞子”,要说明日本在经济危机后的阴郁不安,也大可以说那是贞子的时代。
▲美版《午夜凶铃》,2002年,戈尔·维宾斯基导演,娜奥米·沃茨主演。
何况,小说和电影里的贞子,把“增殖”、“复制”当做存在的全部目标,这其中满含隐喻,和网络的特质不谋而合,难怪3D版的制片方会大大方方打出这种宣传语:“贞子是这个世界上与3D最相称的女人”,并且让她爬电视机,爬电脑,爬各种显示器。有了这种时代感,贞子才可以彻底脱离深井,走上地面,走上街头,走上T恤和钥匙扣。恐怖身世,反而造就了一种反差萌。
贞子也遇到了一个好时代,当好莱坞进入每个人的体内,成为深藏在意识深处的创作和评判标准,并让所有文艺作品呈现出一种浅白亮艳的特质时,贞子这样一些有点异常的、在身后拖拽着阴郁身世的形象,反而更容易脱颖而出。
时间,以及在时间里的不停复制,是所有邪异形象得到承认的必由之路。时间里的不停流转和复制,让他们脱敏、消毒,让沾在他们身上的深井泥土不断剥落,最终成为钥匙链上萌和Q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