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讲的什么,拍案惊奇主要讲的什么内容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6-20 11:08:44

序:

“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中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案头文学的里程碑式著作,代表了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水平。

拍案惊奇讲的什么,拍案惊奇主要讲的什么内容(1)

日本珍藏的古版《三言二拍》

“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二拍”是凌濛初在冯梦龙“三言”影响下编撰的,分别刊行于崇祯元年(1628)和崇祯五年(1632),每部40篇,共80篇。与“三言”不同的是,“二拍”基本上是个人创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二拍”的作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很多篇章描写了市民的商业活动,反映了市民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以及人们对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的向往,这在以往的短篇小说中较为罕见。

拍案惊奇讲的什么,拍案惊奇主要讲的什么内容(2)

台湾古版《二拍》

作者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又名凌波,别号空观主人,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富裕的家庭,18岁时参加科考,后补为廪生,从此以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始终没有考中。

拍案惊奇讲的什么,拍案惊奇主要讲的什么内容(3)

凌濛初画像

凌濛初一生著作极其丰富,有《国门集》、《谭曲杂扎》等;但是他的代表作却是这“二拍”。

《二刻拍案惊奇》全书共有作品40篇。这本书全方位地反映了明代后期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但范围更广泛了。凡是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阶层、人伦道德的各个主题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同时,明末社会动荡,内忧外患纷起,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这一状况,《二刻》表现得也比《初刻》更为充分。可以说,《二刻》勾勒出一幅晚明社会日薄西山的惨淡图画。

本书中的内容虽也包含有一些离奇光怪、神鬼幽冥,甚至是庸俗趣味的描写,但仍然不能掩盖整本书的光彩之处,站在当今时代的角度,我们能够理解400多年前小说作者在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下,通过小说故事劝人为善的创作初心。

愿意阅读本书的读者,在领略古代文学经典的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做人处事的道理。

正文:

下面我们看本书的第一个故事: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法会分

拍案惊奇讲的什么,拍案惊奇主要讲的什么内容(4)

《金刚经》传奇故事插图

相传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一个信佛之人,他虽然做到了太子少傅、刑部尚书这样的大官,但后来,自从他念佛后,就俨然成为了一名居士。有一次,母亲得了重病,焦急而无奈的他,暗暗许愿亲手抄写《金刚般若经》一百卷,祈求上天保佑母亲病体康复,并将抄写的经卷布施给各地的寺院。后来,经过五代、宋、元等王朝的变迁,历经兵荒马乱,几百年后,白居易当年亲手抄写的经卷已经很难找到了。只有苏州府太湖洞庭山一个寺院,还保存着一卷,一直到明朝嘉靖年间依然完好。当时吴中的达官贵人、名人雅士都纷纷慕名前去鉴赏,并在书卷上题字留名,就连四面八方有来头的游客,也都纷纷请求看上一眼,当做宝物顶礼参拜,参拜后为此题字留名的人,不计其数。寺庙的和尚们更是把经卷当做镇寺之宝,小心收藏。

有一年,吴中发了洪水,庄稼被淹,老百姓颗粒无收,市面上粮价暴涨,当地官府昏庸无能,强行禁止老百姓私自进行粮食交易,从而导致粮食越发短缺。

灾情下,太湖洞庭山的这座寺院,同样难逃一劫。寺院里的众多和尚,平时全都靠信男善女的施舍过活,碰上了水灾,再没人施舍钱粮,和尚们的吃饭问题成为头等大事。

这时,一个法名叫辨悟的和尚想出一个办法,提议将镇寺之宝《金刚般若经》拿出来,典当给识货的有钱人,换些粮食解决寺院的吃饭问题,等到灾情过去再赎回来。寺院的住持迫于无奈,也同意了这个办法。

辨悟和尚带人来到离寺院不远的王相国府,找到相国府负责典当业务的严都管,说明来意。当严都管打开经卷包袱,看到镇寺之宝只是一摞普通而陈旧的书卷时,顿觉失望,幸好他在经卷的后面,看到了自家主子王相国的亲笔题字留名,才略有回心转意,答应可以当五十石粮食。早已猴急地辨悟立即千恩万谢地留下经卷,把五十石粮食运回寺院救急。

转过年来,平时信佛的相国夫人在看当铺账本时,无意间看到了这份经卷的典当记录,立刻叫人把经卷拿来观看,回忆起当年相国曾说过,洞庭山寺内有卷《金刚经》,是镇寺之宝,难道就是它?

相国夫人知道这份《金刚经》是寺中的世传宝物,要不是因为闹饥荒,和尚们无奈将它换成粮食,否则一定珍藏在寺院,而不会流传到她手里。相国夫人于是安排严都管将经卷原物送还给寺院,五十石粮食算作自家施舍。

严都管找来辨悟和尚,说明情况,并将经卷交还,辨悟和尚当然高兴地不得了。

返回寺院的路途中,辨悟和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客船上向路人夸耀起宝物失而复得的奇事。路人对这本稀世经卷早就有耳闻,一直没机会亲眼目睹,纷纷请求辨悟和尚打开一观,辨悟盛情难却打开包袱,却不小心被一阵风把经卷的首页吹走了。

忐忑不安的辨悟和尚将《金刚经》交还寺院,却没有透露经卷首页被风吹走丢失的实情,寺院上上下下听说宝贝回来了,都很高兴,也没有人仔细查看,都被蒙在鼓里无人知情。

话分两头,再说常州新上任一个姓柳的太守,上任时就听说与自己辖区接壤的苏州府,其洞庭山寺院中,有一本当年白居易手书的《金刚经》,价值千金。这个柳太守虽不懂得这本经卷的真正价值,也不爱好古董,但却是一个特别贪婪的人,一直寻找机会想据为己有。平时,有人求他办事,他就让人转告,要得到这本《金刚经》,但是洞庭湖寺院的和尚说什么也不肯卖,他也只好暂时作罢。

柳太守想得到经卷的贪心不死,他利用常州府一起劫盗案件,在审理时,有意安排,让其中一个参与劫盗的和尚,诬告洞庭山寺院是窝藏赃物的地方。于是,官府下文将寺院住持从苏州府抓来审问。

一脸蒙圈地住持到了公堂,根本来不及辩解,就被太守一声令下押入监牢,直到官府原差在监牢提出用《金刚经》换他性命时,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不断有人到寺里来,要买经卷,他没答应,如今又使用栽赃陷害这么卑劣的手段,原来都是为了这本《金刚经》 !

在官府的威逼利诱下,住持只得答应,交代随行和尚回去取来经卷交给了太守。

太守终于拿到心仪已久的宝物,高兴地不得了,在自己家里当着家人的面,打开包袱,看到的并不是什么金碧辉煌的宝物,而只是一摞因年代久远已经变色的纸稿,那太守本是个粗人,里面的文字内容没头没脑看不懂,细看页码才发现这经卷缺少了第一页。

太守于是大笑道:看来凡事不能慕虚名,这经卷虽然是古迹,但至少完整才好。现在这缺少首页的经卷有什么用?我以为是什么稀世珍宝,原来是被周围的人欺骗了,害得我枉费了那么多精力。难为那住持和尚为此还坐了几天牢,岂不冤枉?

于是太守下令释放了住持,并将《金刚经》交还给他。

   住持和随行的辨悟和尚等人一起谢过了原差,启程坐船返回苏州。船只行到傍晚,天色已经昏黑,突然风雨大作,看不见路,远远望去,只见一道火光冲天而起,和尚就让船家朝着火光的方向驶去。这时风雨也渐渐停歇了,船只离火光处越来越近,才发现原来只是岸边一个茅草房发出的一盏烛光,并听见有敲击木鱼的声音。

于是辨悟和尚登岸前去敲门,请求一点儿火种,发现原来是一个老人在草房内诵经,辨悟拿到了火种,正准备离开,不经意间大吃一惊!

原来他看到自家寺院被风刮走的那张《金刚经》首页,竟然被粘贴在茅草房的墙壁上!

辨悟和尚赶忙请来住持,走到近前仔细观瞧,确认就是自家丢失的那一页经卷。老人看到原来是经卷的失主来寻,这才讲起这一页经卷的故事。

原来,这位老人姓姚,本是一名渔夫,从小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到了中年,家境慢慢好转了,听长辈们说因果报应的事,联想到自己半生经历,有心诵经修行,但苦于自己不识字,懊悔不已。于是对写着字的书本、字纸等物品格外珍惜,不敢随意丢弃。前年某天的一个晚上,忽然随风飘来一个物件落在自家门前,老人看到一道火光落地,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张写着字的纸,老人碰到如此奇异景象,不敢亵渎,将这这张字纸粘贴在家里的墙壁上,并时常顶礼膜拜。

后来有个道士前来,对老人说:这张字纸是《金刚经》的首页,要是念全经,我可以教你。并叮嘱老人,一定要看管好这张纸,将来肯定有结果。

住持和辨悟方才明白:怪不得刚才迷路,突然看到火光冲天,等到了近前,却只是烛光微明,原来是这张字纸的神奇法力。于是赶紧回到船上把经卷包袱拿来,打开观看,确实是缺少了老人墙壁上粘贴的那一张经卷首页,老人这才相信这事是真,赶紧将那张字纸物归原主。

第二天,老人带了盘缠,到城里请了一位高手裱匠,买了材料,与住持等人一同回到寺里,请裱匠将《金刚经》裱得焕然一新,从此寺院将此经卷珍藏至今。

老人也因为做了善事,从此诵经修行,活到年过八十,最后在寺中沐浴坐化而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