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除了集会一群很懂音乐很会创作很会唱歌的人,也同样集会了一群性格不同寻常的人,总导演牟頔称他们是有赤子之心的人。在这群里人,盘尼西林可能是最先用个人魅力吸引所有人注意的乐队,尤其是被大家叫“小乐”的主唱张哲轩。
节目刚开播,观众就记住了小乐戴着帽子毫无表情:“我们应该是90后乐队里最优秀的,这个不用谦虚了吧。” 此后的几期节目,小乐也都以同样的形象与耿直性格出现,耿直程度甚至超过了玩朋克的前辈们,已经不太让人“舒适”。
在舞台上,小乐开口就仿佛是从90年代英国摇滚乐队里走出来的嗓音和舞台表演,几乎每次表演都能制造惊喜或“热搜”。哪怕英文并不算标准,但《雨夜曼彻斯特》和《Say it again》都令张亚东给出“唱得太好了”的评价。到了改编环节里,朴素吉他和未经大改的《New boy》甚至让张亚东当场绷不住落泪。
走到这里,多数没有听过盘尼西林歌曲的观众都用温暖、英伦形容这支年轻乐队,小乐不喜欢被贴上标签,下一首歌唱完后就说,“我其实也是有邪恶的一面。”他不喜欢一切被固定被形容被评价,哪怕是对他才华的夸奖也不可以。
张亚东用“真正的rock&roll”浓缩了所有对这支乐队的喜爱,实际上,普通观众对盘尼西林的关注,起因大概和小乐的性格不无关系,但随着节目播出,也同样伴随对他们音乐的认可。将近两小时的采访后,小乐略有顾虑,他知道自己表达观点时百无禁忌,提醒记者,“我不希望你写得太尖锐,我不太想被这样持续消费。”
1
美国当代小说家Don Dellilo曾说,摇滚的精髓在于掌握其时代性的文化歇斯底里。如何理解歇斯底里,解读无数,但是年轻乐队盘尼西林的灵魂人物小乐,无疑曾思考并实践了自己理解的这个“精髓”。
之前看了你的一些采访,一开始你还挺抗拒的?
“中国电视节目都挺傻的。”
你之前看过其他综艺?
“不太看。”
那为什么感觉挺傻?
“小时候电视里可能有些综艺吧,觉得这帮人干嘛呢,神经病,傻笑什么。”
后来怎么说服你的?
“没有。经纪人跟我说我得去,我信任他。”
没问为什么?
“他说去了之后能让团队过得更好钱更多,我说那好吧,去干个傻x的事儿吧。”
……
陷入沉默的采访开头,尽管事先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在节目里见识了他的语言习惯,但这种对话仍旧让人挫败。
盘尼西林的发迹史并不具有传奇色彩,小乐是热爱摇滚乐的大学生,在学校里玩乐队,在那个有名的school酒吧里听歌,认识了乐队成员熊花……接着给酒吧老板演出,台下都是乐队,获得了掌声,他确信自己的音乐品位和水准绝不比谁差,开始了在school里演出的生活。
但实际上本该按部就班的发迹架不住有个带“传奇色彩”能折腾的主唱。
再接下来,就是主唱、负责创作的小乐个人solo时间。出于对曼城队的热爱和开眼界的想法,小乐去英国留学,一年后回国,工作一年多后辞职做全职音乐人。英国留学经历加深了小乐对60年代摇滚乐的痴迷,曼彻斯特的城市气质更把英伦摇滚的浪漫刻在他心里。而后,他几乎以一己之力,让盘尼西林从众多年轻人乐队里脱颖而出,2017年出专辑《与世界温暖相拥》,多数歌曲充满了以传统吉他为背景的浪漫色彩。隔年,他们便拿到了迷笛奖最佳年度摇滚新人奖,成为90后最有锐气最有前景的一支乐队。
在《乐队的夏天》的舞台上,盘尼西林的音乐类型并不特殊,但主唱小乐的为人、性格和才华,让这支乐队从第一期开始,就成功吸引多数乐迷注意和好奇,在话题乐队榜单里名列前茅。
盘尼西林是青霉素,小乐在其他采访中解释,起这个乐队名是希望能治愈听歌的人。但他不肯再解释一次了,强调“名字就是代号,不重要”。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歌有多治愈,他们的主唱就有多么让人“不舒适”。
大张伟曾在台上怼他:你为什么那么装?小乐双手搭在乐队成员肩上,“我就是这样”。
“我就是这样”,到底是怎么样?对多数观众来说,对小乐个人的好奇心大约已经超过对他们音乐的关注。记者抱着可能会被中途暂停采访,或者被怼得主动退场,又或者被骂傻x的不安心态,还是想知道这样是怎样的好奇占了上风,开始一场对话。
2
“友好是不可能的,鼓励都是假的,心里的瞧不上是真的。”
对话一开始,因为对像他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要来参加综艺节目,小乐做了一番解释,顺带“勉强”表扬了节目组,没有让他们干什么傻的事情,并且还挺尊重他们也尊重音乐。但是末了还是嘟囔了一句,“不像有些练习生节目什么的,我不懂但是挺傻的样儿。”追问下去关于这个略显尴尬的话题,小乐干脆用三句话给出回答。
他在其他采访里委婉表达过对一个练习生组成的乐队的不满,表示希望他们有空把弦调准,别总在脸上捯饬。这次连委婉都省去了,甚至还得“diss”一下台上的几个嘉宾的评语,“都是假的,他们就是年纪大了圆滑了。我敢保证他们心里一定看不起。”
这种瞧不上实际上并不是把弦调准了就真能解决,带着北方的吞字习惯和极快的语速,小乐向着这个体系全面开火。“这个体系就是特别傻x。为什么要大力推广这种东西,年轻人不用思考了,然后让你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你好我好大家好呗。现在年轻人全都被这东西所吸引了,你自己在哪你自己谁都不知道。你什么都不想,天天拿一手机开始抖音,然后24小时里十个小时被控制,你这样到40岁有什么意义呢?我真的觉得就是一堆这样的人。”
这种开火,令人想到两年前的夏天,一堆rapper对待练习生同样不友好的态度。但还是不一样。因为接下来的对话里,小乐同样没放过看似是“队友“”的rapper。他并没有提及作品里是不是real的思考结果很重要,而是认为摇滚乐存在门槛。
“摇滚门槛挺高的,乐队你看都是三十多岁,大部分都是经历了多少年,磨合在一起共患难,风雨与共,一点点几百场现场演出磨练出来了,一帮人也挺正常地看着,好多都是中年人,都很谦卑,吉他贝斯鼓可比拿麦克风复杂多了。”
《乐队的夏天》播出后,盘尼西林引起的关注一定能排进前三名,小乐对这种改变不以为意,“其实没多大变化,就最多有人来找我合个影。你真以为这个节目能把我们弄到什么位置?”理解小乐的话不能按照一般的逻辑,这个看似有怨气的质疑恰恰是他对这个节目的肯定。因为节目组足够专业,足够尊重他们,好好地做了个摇滚乐的节目,但正因为摇滚的门槛高了,并不是普通观众能完全搞懂的。
“怎么可能像那个(指说唱综艺)……让那么些年轻人看了节目就学穿衣服,恨不得T恤到脚脖子上。摇滚乐是有门槛的,不是一个网络泡沫,一个节目能改变的事儿。”
对于很多人都认可的事情、认可的人,小乐天生有警惕性。就像他在台上怼大张伟听不懂,他笑嘻嘻,“要是一开始大家给我投0票我还挺高兴,挺好玩。”
你是叛逆?觉得大家不喜欢的才显得有格调?
小乐否认这种偏见,总算正经起来,“我觉得懂我的人其实还是挺多的,只是说你懂我,挺好的;你不懂,我也不送你,再见。我只是,太难被这些外在的声音、环境、评价,所影响。那些东西如果能够哪怕有一点点影响我,我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