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吗?
这个今天烂大街的词,多数情况下是被误用的。
要看破这个词的伪装性,就从王晶开始。
01
王晶这几年也有支棱起来的片。
《追龙》豆瓣7.2,只不过昙花一现,王晶拍着拍着又躺回去了。
所谓对王晶的“转粉”,大多不是因为电影,而是因为他一张嘴。
能说。
事实上王晶用这张嘴做口碑维护,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自传《少年王晶闯江湖》中,他曾经说过当年《青蛙王子》上映后的故事。说是在与《英伦琵琶》打擂台的时候,《青蛙王子》以1800万票房大获全胜,让他登上票房大导的位子。
但也因此,王晶被扣上了“屎尿屁”导演的帽子,他怀疑是对手新艺城搞的鬼,并愤愤然写道:
电影胜负平常事,是观众用钱去投的票。
这其实就是王晶一以贯之的处世哲学:能不能赚钱,才是衡量一个导演是否成功的最大刻度。
所以他不断“吹嘘”他一年导演七部片、监制三部片的经历。
说是他“带出了”刘德华周星驰。
(周星驰)刚拍完通宵戏回来,看见我就上来打招呼,跟我说:“导演,几时有机会合作吓?”我说:“有机会嘅,不过你唔好再拍咁多无谓戏。”他当时拍了一大堆《江湖最后一个大佬》之类的戏,我认为会害死他。
在他的自传中,你看到的永远不会是一个导演对艺术上的想法,而是某某片赚了多少多少钱。
有错吗?也没错,人们会称赞他,真实。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打工赚钱,搵食不寒碜。
就像当年他上《圆桌派》,一声苦笑,一个手势。一脸无辜,无奈。
将主持人、嘉宾、观众,都逗笑。
紧张感,顷刻化解。
他回应“拍烂片”。
“神经病,我手里只有十个字,整蛊专家周星驰刘德华,你让我下星期开机?”
两个字:无奈。
时间太短,剧本也无,心情也无,但,有大佬施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