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换一种说法:
《乐夏》是把理想主义“包装”得最好的节目之一。
形式上,《乐夏2》的目的性更强了。
赛制愈加残酷。
第一轮分组赛:
33支乐队分成3组,每组11支乐队,前6晋级,后5淘汰。
首轮直接淘汰一半,刷掉15支乐队。
于是被网友定义为:乐队“大逃*”。
这一点都不理想主义啊?
怎么办。
行动上,加倍“散漫”,去消解功利。
每个导师,都代表着一种竞争以外的引导发散。
张亚东的“特别好”,用专业引向艺术的广度与多元。
大张伟也是1998年组乐队的“老人”,在阅历里插科打诨,乐队精神的继承人。
马东的控场和故意“失控”,不仅为了笑果。
更是为引起辩论,提醒反思。
新人“大乐迷”周迅。
黑丝、蹦迪、爱玩贝斯。
她站在完全不懂乐队的马东,和乐队人张亚东、大张伟中间。
填充一个游离在乐队圈周边,纯粹热爱的追随者角色。
这是《乐夏》的第一层设计——
打造“要赢”“争第一”的套路和幻觉。
然后亲自戳破它。
为你奉献一次“不要赢”的理想主义嘉年华。
要你蹦起来。
又不是一次没心没肺的发泄这么简单。
它要你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