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改编“加减法”
聊起《少年派》,时光君想先聊聊影片当年的改编故事。
电影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原著小说丰富而意义深远,充满奇幻冒险同时深奥怪诞。
小说在欧美热销时,就因其内容抽象、宗教性和哲学性过强,而被电影界称为“不可能被影像化的作品”。
改编的难点在于,让一只老虎和一个男孩转化成影像,限于当时的技术很难呈现。
另外,小说侧重人之信仰的精神内核,更偏向独立制作、文艺风格的作者表达,与商业化、类型化的大制作难以平衡。
2003年福斯公司获得小说的电影改编权,片方先后考虑过M·奈特·沙马兰、让-皮埃尔·热内、阿方索·卡隆等名导,但每一次项目都因不同原因而流产。
当福斯向李安抛来橄榄枝,李安将起初对小说改编之难的恐惧,化成了战胜看似无法克服的挑战,激发了自己艺术创作“好斗”的神经。
他自比就像是派遇到老虎,“怕才有劲儿”,可以提高自己的警觉,不至于因陈腐而被淘汰。
“依靠本能,人才能活下来,拥有纯真,人才有了信念。”李安曾说,他就是电影中的那个“少年派”。
接手《少年派》的初衷,李安显然并不局限于表现弱肉强食、少年和老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幻故事,他更希望探讨人如何战胜恐惧,如何与自我相处,以及生存*之下人的宗教信仰的主题。
用东方禅意的思想解构西方文化,对小说每一处的增减改编,都体现了李安的创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