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左
再看《这个*手不太冷》时,我忽然明白了导演吕克·贝松说的那句话:“这是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12岁,他们都感到失落而深爱彼此。”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一部色彩略显灰暗,甚至带着很重暴力元素的商业电影,可以在电影史上获得如此高的地位,也不明白为什么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会一遍一遍地重刷这部电影,看里面的对白,被细节一次次感动。
直到我爱上一个女孩,和她朝夕相处,就像电影中的里昂和玛蒂娜的感受是一样的:
自从遇见你之后,很多事情都变了。
原来那么多经典作品,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真正原因在于里面真实而丰富的人性。能够打动一颗心的,永远是另外一颗孤独敏感脆弱又带着善意的心。当你遇到那样的一个人时,你的生命会发生转换,从残缺中萌芽出更完善的自我。
而这,才是这部电影在时光流转中想要传递给我们的。
这里面有孤独,有爱,有心灵的救赎,也有人性的回归,男孩和女孩终会长大,他们回归大地,他们变成了对方的样子。即使再刷无数遍,我关注的重点,永远是里昂和玛蒂娜的心,孩童火热的心,脆弱又渴望爱的心。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谈谈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中的爱与孤独。所有的细腻,都将和我们有关。
一、孤独是人类的本质,也是生命圆满的开始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写下了一个寓言:说人其实是被劈成两半的不完整的个体,所以我们的一生要去寻找另一半,可能找到,也可能找不到。
这个寓言有两层意思:第一,孤独是人类的本质;第二,爱是一种向善向美的力量。
人生而孤独,*手里昂,他的生活更加孤独。我们可以看到,他一个人从意大利到美国谋生,一个人执行任务,一个人深居简出。在他简单的屋子里,床、台灯、沙发、植物、武器、剩下的就是他自己。
他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开窗让阳光进屋、做仰卧起坐、吃饭喝牛奶、擦拭绿植……一切收拾完之后,出门接任务,他还会一个人到无人的影院看电影,自己欢乐之余,还不时回头张望,想和别人分享属于他自己的快乐。
他精心对待着自己的那盆绿植,修剪、浇水、擦拭叶子,在他单调又灰暗的生活中,绿植像他的朋友一般给他带去亮光,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他。
或许绿植就是他自己,有生命但没有根,生活在黑暗中,却向往着阳光。
当玛蒂娜全家被*,躲在里昂的屋子里哭泣时,原本不苟言笑的里昂尝试安慰她:“不要那样骂猪,它们通常比很多人还要好……事实上我厨房里就有一只,它很干净,而且很香。”然后他拿着玩偶出来,模仿猪的声音,问玛蒂娜:“今天过得如何?”
事实是:不是太好。
全家被*的玛蒂娜,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当中,父亲是一个毒贩子,动不动就会动手打她;继母有点神经质,对她也没有半点善良;同父异母的姐姐自私自利且粗俗,除了鄙视她就是欺负她。唯一让她留恋的是年仅4岁的亲弟弟,却也被坏人所*。
她一直活在孤独和痛苦中,那种伴随着她长大的痛苦,让她找不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当她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老师问玛蒂娜去了哪里时,她假装是自己的母亲,说自己已经死了。
一个小女孩,说她自己已经死了,这里面的绝望和无奈,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她在没有爱且充满暴力的家庭中长大,抽烟、穿成熟的衣服、叛逆,其实都是她渴望关爱的行为。
她想象大人才拥有爱别人的能力,所以谎报年龄、假装大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希望得到关爱。
在“原生家庭”理论当中,有一点是这样的: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的、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于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来自你和父母的关系。
玛蒂娜是独孤的,她的生活灰暗主要来自于她的家庭;
里昂也是孤独的,他的孤独,一直如此。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里昂戴着墨镜坐在沙发上睡觉,可以看到玛蒂娜坐在走廊边挂着两腿抽烟,寂寞如冰,孤独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畅饮。
我想到了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孤独者,他们的生活好像没什么意义,但是他们却也孤单地活着。孔乙己、阿Q、《一九八四》中的温斯顿、卡夫卡《变形记》当中的格里高尔……再加上这部电影当中的里昂和玛蒂娜,其实他们都是一样的人。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提到了他与文学的缘分,他说:“有时候会去读一本文学作品,与作品中的角色对话或者独白,那种感觉是孤独的,但暗中孤独感,深为此刻的我所怀念,原因是,在孤独中有一种很饱满的东西存在。”
这种东西,就是人性,而且是最真实的带着渴望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