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词源及内涵
在古代汉语里,“社”和“会”两个字长期以来是分开使用的。
《白虎通・社稷》中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这里的“社”是祭祀土神的地方,后来又演化为土地之意。“会是指人群的集合,如庙会、诗会等。据考证,“社”和“会”两字最早联合使用出现于《旧唐书・玄宗本纪上》:“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间社会。”这里的“社会”是村民集会的意思。这是一个动名词,是由“社”和“会”两字的意思不断发展而来的,原指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后来发展为人群的集合体。
对于“ society”一词,近代学者严复曾译为“群”,日本学者则译为“社会”。洋务运动时期,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大量学者通过转译日文翻译著作来学习西方,章太炎先生在翻译日本学者的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可以说“社会”一词是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才形成了今天的含义。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其内涵很宽泛,一般而言是指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有很多论述,其基本观点大致如下。
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建立起来的,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为根本的关系。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基础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是最基本的,因此说生产关系决定了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第三,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第四,社会系统序运行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在这机运行中产生了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