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赵静住在漕溪北路595号的上影厂招待所,每天5点多起床,练一小时赵孟頫的书法。剧组还请来书法家张森、钱茂生担任书法指导,“那时候写字,真的是手把手地教,大字、小楷都练。在上影厂,每天都能学到一点东西是很开心的事。”
古装戏从台词到表演都有要求。参演《笔中情》时,演员们吃饭要端庄,走路时不能蹦蹦跳跳或摇头晃脑,要像走戏曲台步,说话也要有魏晋风骨。晋代的发髻比较高,做好头饰后非常重,影片中华美的戏服对于演员来说也不好受。“衣服是真正的绸缎做的,容易皱,像现在一样随便坐一下、躺一下都不行。一天下来,身体都要绷直了,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演完《笔中情》,赵静禁不住发誓,“再也不想拍古装戏了。”可后来她还是拍了《大唐名相》《大宋贤王》《母仪天下》等古装戏。
提起赵静,很多人都会想起1984年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片子讲述了棉纺厂女工、青年劳模陶星儿冲破旧观念的束缚,大胆追求生活之美的故事,尽管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但讲述的是一个上海故事。除了赵静外,饰演阿香的宋忆宁也是上海演员。片中有不少反映上海真实社会风貌的镜头,比如出国热、斩裙、人民公园英语角“斩英语”等。当时,服装师特意制作了180度裙摆的裙子,赵静身材婀娜,走起路来飘逸灵动。“那个年代的电影,一切都从人物出发。摄影师拿着摄影机跟着演员拍摄,那股生活流在摄影师的拍摄中尽展。”
胶片时代的拍摄“一条过”
“网络上好多文章说我22岁谈恋爱,其实,我还不知道自己22岁时在哪里呢。”赵静感叹,她的人生经历并不像网上揣测的那样以家庭为重心,她把更多时光和精力都奉献给了钟爱的电影事业。
50年的从艺生涯中,赵静先后参演过50余部影视剧。她既是《卖大饼的姑娘》中的林小梅、《笔中情》中的齐文娟、《街上流行红裙子》中的陶星儿,也是《飞吧,足球!》中的罗芳、《车水马龙》中的艾京华,《大唐名相》中的长孙皇后、《母仪天下》中的王皇后。近年来的作品则有《邹碧华》《勇敢往事》《我是医生》《南洋女儿情》等,最近刚刚拍完《昆仑山下大医生》。
聊起数字时代影视剧拍摄之便利,赵静不禁回忆起胶片时代对演员的严格要求。当初拍《魔窟生死恋》时,导演宋崇就说过,“赵静,你们都是老演员了,你的片比是1:1,把省下的片比给年轻人。”于是,每次拍摄她几乎都是一条过,不浪费胶片。
在片场,演员心中既要熟知剧情台词,还要一心二用准确走位,来到摄像机、灯光确定好的位置,否则走出镜头或者灯光打不到了,就要重来。开拍前,演员需要来回十几遍地练习,一旦开拍就要一步到位。“你的眼里有没有东西,观众一眼看出真假。”当时,演员们面对镜头都是十分认真的,就连著名影星赵丹拍摄时,光一个镜头就可以准备十个方案,一直到导演满意为止。“他永远把最好的留到最后,保持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