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三十而已》中,顾佳在手撕太太圈里用茶来类比,霸气借茶“回怼”太太圈的浮夸和李太太的算计,特别指明了一片小小的茶叶,尚需千锤百炼,要是走歪了一步,就不是个东西了。
顾佳的一番话,说得太太圈哑口无言,尤其是之前趾高气昂的刘太太,仿佛泄了气的皮球,一个字也吐不出。之前位居C位、高高在上的李太太,表情也从鄙视变成了失落。
《三十而已》中的太太圈
茶为什么有那么厉害,用它来进行的一个小小比喻竟然能让自信爆棚的富太太们哑口无言,让暴发户王太太生出“有文化就是好”的感慨?
要知道,太太圈组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老牌old money,也有new money,还有新晋暴发户,不同素质的人都能听得懂同一个物品的类比,只能说明这个物品不简单,太厉害!
我们说茶叶对于中国人来说,既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是文人七样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叶进得了厨房,入得了厅堂,老少皆宜,伴随了中国人漫长的岁月,又由文化的传播被带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三大主流饮品之一。
茶
茶叶为什么这么好呢?
传说,最早发现和使用茶叶的神农氏长着一个透明的胃,吃进去的食物根据性状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一旦有毒物进入,胃就会变黑,这个时候,嚼一些茶叶下去,或者喝一杯茶水,变黑的胃就会慢慢复苏过来,回归正常。
另外,身体里如果有淤堵、毒素,茶水进入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检察官,发现隐患点,化解隐患点,把它们变正常,这个检查、查看的功能慢慢就演变成了茶的读音,茶即查。
神农氏
要做一片能为人体查毒、化毒的茶,首先就是自身要正,如果这片茶叶的性质偏了,它肯定不能纠偏,即使纠出来也是错的。因此,制出一片性状无偏性的茶,一直是中国历代茶人追求的目标。
为了得到一片真正的好茶,历代茶人无不殚精竭虑,研究好的茶树,改良好的茶种,研究适合的制茶法,创新冲泡形式,烧制不同茶器配不同茶品,选择不同的时间品味不同的茶…期待最大限度发挥茶与人相合的功效。
善于品茶的人,首先从茶的外形,茶水的汤色就能分辨是否是好茶,入口品饮之后,更能判断其生长环境和制作工艺,现代喷洒了农药、施了化肥,哪怕是除草剂的茶,也能在老茶客的口中原形毕露。
无论故事讲得多么好,包装如何高大上,茶的本质是拿来品饮的,君不见很多高价茶,一喝即知普通,很多山野乡间的农家茶,貌似粗鄙,却泛着阵阵茶山香气。
茶也像人一样,即使看起来包装得光鲜亮丽,用价值不菲的盒子盛装,终究也需要褪去包装,入口品饮来甄别档次,而不会因为有个漂亮的外壳,内涵就能真正得到提升。
最终通过冲泡检验茶品,就仿佛最终通过事情来检验人品一样,茶品和人品,终究是需要拿出来练的,是骡子是马,跑一圈就能看得出,是好茶是好人,实实在在经了事、交了手,一样会清清楚楚、高下立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太圈的女子们内心也知道自己的斤两,也清楚自己的处境,那些价高得令人瞠目结舌的包包和衣饰,终究只是身外之物,抛开它们,就像抛开华丽包装的茶,终是需要拿出来试金的。
只是这一试,自己还能剩下多少,真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太太圈众女子
可以说,顾佳无意中接手了茶,又用茶暗喻,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其实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因果。
品茶品味品人生,茶品即人品,您的人生,又是哪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