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上映后票房一路走高,目前累计已超过5.5亿,预计最终票房将在10亿上下。
和《老炮儿》、《摔跤吧!爸爸》以及最近的《寻梦环游记》一样,《芳华》也是借助口碑带动票房发酵的影片,它们都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稳定地揽收票房,并在第二甚至第三个周末冲出超过首周末的票房高潮。
数据来源:淘票票
如果《芳华》能在本周《妖猫传》、《心理罪》、《机器之血》的合力围堵中*出重围,很可能成为史上国产剧情片冠军以及竞争最激烈贺岁档冠军。
《芳华》在口碑带动下票房不断发酵,不仅在于影片的怀旧情怀,更在于影片展现了敏感的时代背景,以及较大尺度的情节还原,甚至被称为“三十年无人敢碰题材”。
然而实际上,在严歌苓的小说中,时代洪流下的集体主义、禁欲主义、阶层矛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之间,有着更为激烈的交织碰撞,尺度也比电影大得多。
当然,影片《芳华》主动“阉割”掉一些敏感情节,关键原因在于电影审查力度远大于小说。另外,电影时长有限,比小说的视觉冲击力更强。再者,电影需要典型事件使人物性格清晰化,而小说则可以借细节铺陈来展现复杂的人性。两者间的转化,情节取舍在所难免。
通过对比小说和电影,我们总结了两者的二十点不同。
1、小说的“触摸事件”中,刘峰把手伸进了林丁丁的衣服里。影片中刘峰只是抱了林丁丁。
这是冯小刚在剔除刘峰身上的不完美时最典型的一个情节改编。小说中萧穗子不止一次地提到刘峰的笑中隐有一丝邪恶,影片中却近乎完美。这种处理虽然使刘峰身上的复杂性减弱,但却能增强“触摸事件”的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