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说中刘峰在“触摸事件”后被公开批判,文工团每个人都发了言,甚至被称为“资产阶级的粪坑”。冯小刚在影片中将这个情节处理成战友在批斗中举手表决。
然而改编后的情节依然没能过审,最终上映的版本中被删掉。这使刘峰被集体背叛的遭遇模糊化,只通过何小萍(原著中为何小嫚)与集体截然相反的举动来隐晦表达。
3、小说中,刘峰与一个从良的小姐同居两年。
影片中对刘峰后来的境遇是手下留情的,甚至他在海口生活困苦的片段也被删除。刘峰实际上是七十年代战争遗留下的伤痕缩影,昔日的活雷锋与小姐同居或许是审查难以容忍的。
4、小说中以刘峰因癌症去世结尾,影片中则是刘峰在车站抱了何小萍。
影片的结局是治愈的,而小说却将时代留下的伤口撕扯开,这对经历过的人太过残忍。另外,对于审查来讲,一般也更倾向于偏美好的结局。
5、小说中何小萍偷来母亲跟父亲结婚时穿的红绒线衫,拆了染成黑色再织好穿在身上。
这个情节是何小萍与寄生家庭决裂的一个转折点,一方面与何家不可调和,一方面又必须顶着“何”姓才能进入文工团。时代赋予的阶级对立让人性变得扭曲。
6、小说中,何小萍的父亲在她六岁时被打成右派后自*,而不是进了劳改所。
冯小刚的这个处理是柔和的,他给童年饱受冷眼、排挤、戏弄、践踏的何小萍一个宣泄的窗口和心灵的寄托。当然这种处理也使影片中何小萍身上因时代而产生的悲剧色彩被弱化。
7、小说中,何小萍到陆军医院后嫁给了一个排长,婚后第二年排长死于战场。
和刘峰的情感线被简化一样,何小萍在影片中对刘峰更专一、深情,影片呈现简单美好,而小说则更贴近现实去探讨人性和战争。
8、小说中,何小萍在死人堆里翻出了气息尚存的刘峰。
这个情节由于过于血腥后来在成片中被删除。实际上,这个情节是何小萍精神失常的一个重要助推因素。另外,影片中也将何小萍被文愅(河蟹)逼“疯”的情节大幅度简化,审查压力下,剧情被切割得有些跳脱。
9、影片中何小萍高原独舞的情节被删,加入了夜下独舞的情节。
删掉高原独舞后,夜下独舞成了何小萍唯一的一次独舞,而这次独舞跳的是她曾与刘峰合作的那支《沂蒙颂》。在影片整体情感线突出的情况下,这支舞的震撼力要远大于高原独舞的《小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