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有人选择忽视这些,这种小孩子都懂的道理,有的人却故意不懂,偏偏要在嘴上架起大炮,把枪头对准它。
必须要承认的是,《八佰》肯定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它因为各种原因,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批评当然没问题,批评使人进步,也使得中国电影进步。
但这次,我们却看到有些言论并不是有建设性的,而是带着满满的恶意,只想用“历史”这两个字,一竿子打倒这部电影。
没想到,关于一部电影的争论,又让人重新思考了善与恶。
这样的局面,实在是像极了《八佰》里所展现的苏州河对岸:同样都是民众,有人身先士卒,有人隔岸观火,仿佛与自己无关,甚至早就在心里打好了批判的草稿,想要看这部电影的笑话。
于是,有人把导演管虎和秦汉的一张合影,说成是电影《八佰》要美化“飞将军”孙元良(秦汉是孙元良之子),但有些人估计连电影都没看过,就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
事实上,真正看过《八佰》的人,大部分都会明白导演的良苦用心,这部电影里,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当时的当局官员,就连绕不开的孙元良也仅以字幕一笔带过。
相反,不仅不是美化,《八佰》整部电影的基调是一部带着批判的“战争反思录”,反思那时当局的国民党官员之无能,反思时代洪流和当时全球局势下的国家危难、八百壮士之个体命运,反思从隔岸观火到民众协助之民族觉醒。
如果你对《八佰》带着某些偏见,相信当你看过之后,更能明白导演管虎的用心,因为,他没有美化任何。
《八佰》的主角是“八百壮士”,但又不仅限于“八百壮士”,主角既有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战士,也有看到残酷战场吓得屁滚尿流的懦弱者。
这部分,导演对人物进行了艺术加工,他不仅想要呈现勇,还要呈现真实的怕,因为,没有人天生不怕死:真实的战场是残酷的,真实的死亡是猝不及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