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电影预告片,木兰预告片美国版网友反应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8-31 10:07:43

木兰电影预告片,木兰预告片美国版网友反应(1)

花木兰住在福建土楼中,化着宛如出土文物的额黄妆,打着太极拳,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7月7日迪士尼发布了真人电影《花木兰》首支预告,立刻引发热议。从预告片中可见,电影的确拍出了花木兰英姿飒爽、奋勇*敌的一面,但匪夷所思的场景、妆容等问题又让不少中国观众出戏。外国人对木兰生活环境、时代的误读是否来源于诗歌文本翻译?《木兰诗》在国外的电影化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哪些思考和启示?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学者。

外国译者感兴趣的只是故事

由众多中国影星出演、即将于2020年上映《花木兰》是1998年上映的同名动画的真人版,也是迪士尼所拍摄的唯一一个中国故事,而这一故事的源头是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为何会被迪士尼选中?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黄福海介绍,中国古诗以抒情诗为主流,而《木兰诗》作为叙事诗更容易被西方接受,这和欧美的叙事诗传统有关,而且女子参军打仗的故事母题带有某种人类共性,也是跨文化传播的一大优势。

《木兰诗》带有故事情节,但又不那么详细,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历来受到英语译者的青睐。《木兰诗》约在1912年出版过丁韪良(W.A.P Martin)和查尔斯·巴德( Charles Budd)两个英语译本,不过,他们都根据原诗的情节重新组织后加以改写。丁韪良的译文删去了“开我东阁门”以后的部分情节,巴德的译文则增加了许多原诗没有的细节,成为一首100行的英语长诗,并在译诗后加了一些背景注释,不过,巴德误将北朝说成了南朝梁。

中国读者在欣赏和接受《木兰诗》时,会注重其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因此明白木兰不可能生活在福建土楼中,但对于外国译者和读者来说,他们感兴趣的只是故事。外国译者在翻译中,往往还会有意无意地改易原文,以就读者。黄福海提出,《木兰诗》本身并没有提供十分明确的时代或者地理背景,在巴德的译文中,北方敌人被改译为西方敌人,胡人改译成鞑靼,“木兰不用尚书郎”改译成她拒绝接受“封地”,“对镜贴花黄”被译成头发上插花。而且,巴德把木兰替父从军的动机,说成是父亲生病,若不从军会损害他的名誉,而不是可汗的逼迫。他还在原诗的基础上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并写进译文中,比如木兰清晨趁父母熟睡时吻别父母,偷偷离去,这在我们看来很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改编,并不影响该译本在西方的传播。

木兰电影预告片,木兰预告片美国版网友反应(2)

电影《花木兰》预告片截图

巴德的翻译是否误导了真人版《花木兰》的创作?我们不得而知。不过,黄福海猜测,真人版《花木兰》应该参考了翻译家许渊冲的译文。随着译者和读者对翻译要求的提高,《木兰诗》的译文也越来越贴近原诗,或者以散文翻译,或者用自由体诗翻译,以求内容准确。近年来许渊冲的译文是较早出版的内容接近原诗、采用英语格律诗体的译文。此外,1967年英国汉学家傅德山(J.D.Frodsham)的译本也值得注意,电影预告片中出现的“额黄妆”显然是对诗文中“对镜贴花黄”的呼应,而在傅德山的译文中就将“贴花黄”做了准确的翻译。

木兰电影预告片,木兰预告片美国版网友反应(3)

电影《花木兰》预告片截图

翻译要考虑五十年后的传播

参与动画版《花木兰》制作的美国动画制作人霍文东曾在白玉兰电视论坛上坦言,如今看来,动画版《花木兰》中的很多内容带有西方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为了创作《花木兰》,迪士尼创作团队曾在1995年访问中国,尽可能地补习中国文化。“随着对中国文化的逐渐了解,我想现在去拍《花木兰》,不会再出现皇帝拥抱木兰,这样不合中国传统礼法的错误。”从真人版《花木兰》预告来看,或大或小的文化误读在所难免,不管怎样,《木兰诗》吸引迪士尼创作的的确是中国故事,能把故事讲好,是否就达到了文化传播的目的?

木兰电影预告片,木兰预告片美国版网友反应(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