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是命运无所谓“好坏”之分,就像一盒巧克力,或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盲盒”。
你也不知道下一个会吃到“好吃”还是“不好吃”的那一块,而且所谓“好吃”和“不好吃”,“好运”和“厄运”也都是我们自己定义的。
所以阿甘的母亲从小就告诉有残疾的阿甘:你不要被别人定义……上帝赐予你的,你要充分发挥。
母亲的观点和鼓励成了阿甘“傻”和“一根筋”的心理驱动。
他坦然并彻底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才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那么电影《阿甘正传》是如何表现这些抽象的道理呢?
导演在开头和结尾就使用了那个随风飘零羽毛的意象,把这些道理具象化。
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处在历史和社会的洪流中,轻如鸿毛,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时而被风口推至云霄,时而又零落成泥碾作尘。
既然命运如此难以捉摸,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傻子”阿甘是如何面对的吧,电影由此开场,也由此结束。
在制作时,这个羽毛场景也并不完全是特效完成的,而是特效团队拍摄了一只真实漂浮的羽毛,再合成进去。
《阿甘正传》把一个“傻瓜”式的意象人物戏剧性地安排在20世纪下半叶几乎所有的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中。
小时候他家的房客里有年轻猫王,上大学时遇到美国历史上第一对黑人大学生入学事件。
因橄榄球冠军受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后肯尼迪被刺;参加了越战,被总统授予最高勋章。
又阴差阳错地加入反战集会,中美乒乓外交,目击水门事件,投资苹果公司等等。
阿甘坦然接受命运后,反而每一步都踩到时代的“风口”,成了百万富翁和全国名人。
他就像一个不断被命运托举向上的羽毛。
而反观另外一个角色——阿甘从小青梅竹马的女孩珍妮,则完全成了另一个极端。
就像一个命运的弃儿,每一步都踩到时代“风口”的反面。
珍妮一直在拒绝自己的命运,电影中她的戏份大多都是在离开,我们已经数不清珍妮离开过多少次了。
她最后一次活着离开阿甘,出租车司机问她:“你要逃到哪里去?”珍妮回答:“我不是在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