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国产青春剧
同样是张一白执导的国产青春剧,从1998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到2020年的《风犬少年的天空》,已经过去了整整22年。
在这短短的22年里,我国的校园青春剧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转型,并面临着由褒到贬再到褒的口碑风波。
1990年,内地首部校园青春剧《十六岁的花季》走进大众视野,这部剧没有像以往的校园题材电视剧那样,展开枯燥无味的一番说教,而是用真正接地气的故事,展现出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剧中的经典台词,也烙印在一代人心中:
“你以为这是个故事,那么你错了,你以为这是生活,那么我错了,这是综合成百上千个十六岁孩子的经历编织的一曲歌、一首歌、一个梦。”
随后几年,《十七岁不哭》等校园青春剧相继问世,这些如实展现校园生活、刻画学生成长的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在豆瓣上,《十七岁不哭》至今仍有高达8.8分的评分。
随着时间流逝,在世纪之交席卷亚洲的日韩偶像剧,又掀起了一股偶像热潮,极大程度影响了我国校园青春剧的风格——
无论是2001年根据日本漫画改编翻拍的《流星花园》,还是后来在内地上映的《红苹果乐园》、《星梦缘》等校园青春剧,都开始蒙上了一层华丽、梦幻的偶像滤镜,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和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幻想。
在2002年播出,有着中国版《麻辣鲜师》之称的《十八岁的天空》,虽然将学生、教师、家长的群像刻画得很饱满,但也开始出现一些中二沙雕的“梦幻大男主”设定。
这类校园青春剧,即使与现实稍微脱节,但也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浪漫梦幻的叙事情节,也能满足青春期少年对校园的美好幻想。
然而,在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青春剧开始对日韩以及国产爆款偶像剧进行照搬复刻,出现了偶像剧一边倒的情况,也让观众开始审美疲劳:
2009年播出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在内地引起轰动,却出现了热度与口碑两极分化的尴尬情况——男女主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杰克苏、玛丽苏故事,完全可以照搬到校园之外的任何场景,都不会违和,剧集设定过于悬浮,没有真正的、接地气的校园气息。
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再往后几年,甚至有不少青春剧为了营造戏剧化的效果,将各种狗血情节套在主人公身上,还美名其曰“这就是青春”,一度遭到观众吐槽:“青春片有三宝:堕胎车祸加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