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的具体内涵,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哪些内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6 09:14:32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中小学不同层级,但是笔试必考的重要知识点哦!

笔记记了吗?重点划了吗?背下来了吗?

没有的话,那就跟着我们一起学!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内涵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学生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或师生关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展开的,而这种思想认识的核心就是学生观。科学合理的学生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良性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效地开展教学实践,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学生观的具体内涵,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哪些内容(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独立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学生观的具体内涵,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哪些内容(2)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学生观的具体内涵,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哪些内容(3)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各个方面的平均化发展,教育活动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与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要求每个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同时也要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教师角色转变,另一方面是教师行为转变。

学生观的具体内涵,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哪些内容(4)

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应试教育强调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学生学习的督促者或者控制者,而新课改的教师观倡导学生的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统一。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和才能。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课程的关系看,传统教师观体现为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并且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师观将教师看做教书匠、看作知识的传递者,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研究学生、更新教学方法、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做出反思性改进和提升。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教师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社区,发挥知识分子的优势和长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学生观的具体内涵,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哪些内容(5)

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尊严和人格,尤其是后进生,不得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另外,要赞赏和肯定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人无完人,要懂得在学生身上看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尤其是遇到学生进步的、改正的地方,最好能够及时指出,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关注着自己的。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是教的主体,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启发式教学,达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效果。教师是在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所以要时时刻刻记得,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能把自己当做教育过程的主体。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也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的反思,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突破自己,成为更优秀的教育者。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系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听说会点赞加关注的小可爱,这次考试一定能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