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6 09:38:52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全国教师资格统考笔试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而且相对于教育观和教师观来说,考察的频率更高。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对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进行理解并加以记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可以总结为“两独一发”。具体而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包括:

知识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应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此,考生应理解每个规律的内涵,以单选题形式备考。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进步和追求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材料分析题中,常常考察班上学生会出现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老师仍然对其不抛弃不放弃,帮助他成长,体现老师看到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反之,对差生嗤之以鼻,则没有到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学生是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会犯错,也会改正。对于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教师应该包容他们,并且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的行为。材料题中常常考察,班级中有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但是老师并没有一味地责备他,而是耐心教育学生并引导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是学生是发展的人的知识内容的介绍,接下来做几个练习题:

【练习题】

1.于老师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这表明于老师( )。

A.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B.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C.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D.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1)

1.【答案】B。解析:于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练习,所以可以看出老师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2.“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答案】C。解析:“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规律,学生错过某一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则这一方面在日后付出再多努力也很难发展地很好。

知识点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从整体来评价,不能只看一方面,或把学生拆分来看,这都是不正确的,应该把学生当作完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教育。这里强调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不同的,考试中,教师若能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那就说明老师看到了学生具有其自身独特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